歼8机身起火冒烟,飞行员放弃跳伞逃生,只为将唯一的验证机保住

军迷圈官微
文|123军情观察室

歼8是由我国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设计研制的第二代双发高空高速截击战斗机,1969年7月首飞成功,1979年完成设计定型,1980年开始服役。歼8各机型总共装备服役仅1200多架,从2011年开始已经陆续退役了一大批,而根据此前我国向俄罗斯购买300套甲壳虫-8多普勒雷达可以大致推出,目前仍然服役的歼8数量依然维持在三百架以上。随着近年来我国不断有更为先进的战机研制成功并服役,歼8已经鲜被人提及,虽说换装了新式的俄制雷达并担任了新的作战任务,但是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歼8还是会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不过其曾经为国家安全所做出的耀眼贡献是永远不会褪色的。

在去年的时候,一架歼8战术侦察机超低空高速飞过江苏省宜兴市市区居民楼,并被市民抓拍后上传,瞬间将几乎快被人们遗忘了的国产老军机歼8重新带回了人们的视野。西方媒体也曾称赞其为空中美男子,而在国内各大军事论坛中,军迷们一直尊称其为"八爷"。虽说战机从低空飞过时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噪音,但笔者相信当有祖国的战机从头顶呼啸而过时大家反而会有安全感和自豪感。那么笔者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好好的回顾一下曾经的共和国雄鹰歼8的前世今生,特别是"八爷"在常年研制阶段的试飞过程中歼8试飞员们的生死抉择。

新型战机研制工作中战机的试飞工作也是其中一个极端重要的部分。从试验样机到最终装备部队,试飞员面临的考验是常人无法想象的。1966年,我国功勋试飞员年彼时仅31岁的优秀空军飞行员王昂选择了充满危险和艰辛的职业,调入三机部试飞研究所,先后担任试飞员、试飞大队长、试飞团副团长、试飞研究院院长等职。在歼8多年的试飞中发现过许多问题,而王昂曾亲身经历和处置过这些问题。1976年5月28日,王昂驾驶歼8按预定计划进行试飞,当他打开加力,飞行速度不断增加至1.41马赫时,整个飞机机翼抖动,随即听到几声巨响,后机身立刻起火冒烟,而地面指挥得知后当即命令其在三千米高度跳伞逃生,但是王昂发扬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依然选择返航强行迫降,将唯一一架试验机01号机给保住了。而按照老人近年在《口述历史》栏目中的亲口讲述,也让笔者感到敬畏和钦佩,在面对生死抉择时,老一辈人那种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果敢和坚定实在是我们现今难以想象和揣摩的。近半个世纪后,王昂老人讲起这次与"死神"的对视时显得轻描淡写,而其实王昂在歼8整个试飞阶段经历的类似的惊险事故多达几十起。

而说到歼8的试飞员经历的惊险故事,还不得不说一下一位特殊的"试飞员",他就是我国航空设计制造领域的奠基人顾诵芬。在歼8的试飞过程中,因为条件有限,没有检测场所和设备,歼8设计总师顾诵芬说服领导又瞒着爱人,先后三次亲自乘坐歼教6飞上蓝天跟随歼8战斗机,通过观察粘贴在机身上的红色毛线来获取相关数据,找出问题。笔者有的时候也会陷入沉思,那就是我们这样一个建国之初积贫积弱的国家是怎样一步一步有了今天这样的一个崭新局面的呢?希望"空中美男子"能继续获得升级和改进,每当歼8翱翔在蓝天,那些近半个世纪前的试飞壮举仿佛历历在目、荡气回肠。(DSK)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