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二战中的黑科技突然消失,德国没了它损失巨大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铁血视角

时间:1937年5月6日

地点: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镇

人物:兴登堡号全体旅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破坏,但也极大推动了科技发展,特别是军事武器研发,进入井喷时期。一战,也使飞行器迎来了大发展。

飞行器,最为常见的便是飞机和飞艇。如今飞机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空中出行方式,载客飞艇已经成为历史,但在一战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飞艇比飞机更受欢迎,富人出远门更热衷坐飞艇。

1852年,世界上第一艘飞艇在法国诞生;

1891年,世界第一艘硬式飞艇在德国诞生;

1909年,世界第一艘载客飞艇在在德国诞生;

......

短短五十多年的时间,飞艇技术从萌芽到成熟,从成熟到商用,几乎每一阶段都吸引了外界的关注。

1910年6月,德国飞艇运输公司开通了第一条定向商用航线来进行载客运输,这成为人类航运史的一个里程碑。用于客运运输的LZ-7号飞艇,是当时最先进的空中载具,可乘载20位乘客往返于法兰克福、杜塞尔多夫等地。

1928年9月,历史上著名的LZ-127“齐柏林伯爵号(Graf von Zeppelin)”飞艇成功升空。

1929年8月8日,这艘长达237米的庞然大物搭载着包括雨果·埃克纳在内的16名乘客从美国新泽西出发,经过11天航行,终于在在29日当天完成了49.618公里的环球航行,这在当时的航空界成为了传说……

随后,德国相继开通了巴西和北美的定期国际飞艇航线通过大型客运飞艇建立起大西洋两岸的空中客运走廊。甚至是1929-1933年的大萧条时代,这两条航线仍然生意兴隆。

1931年,齐柏林伯爵号飞艇成功进行了北极科学考察,之后多次往返北极。193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特别邀请齐柏林伯爵号进行访问,美国还为此发行了纪念邮票。从1928年到退役的1937 年,“齐柏林伯爵号”飞艇先后做过650次飞行,载客18000人无事故。

正因为商用飞艇取得的巨大成功,德国齐柏林公司在“齐柏林伯爵号”之后,又开始着手建造更大的飞艇“兴登堡号”。但由于当时处于经济萧条时期,“兴登堡号”的建造工作一度因为资金短缺而停滞。

为了“兴登堡号”能顺利建成,齐柏林公司与纳粹做了一个不光彩的交易,公司同意在飞艇尾部涂上“万字旗”,以获得纳粹资金支持,有了钱后,工程复工。1936年,“兴登堡号”飞艇建造完成,以德国总统兴登堡命名。

“兴登堡号”飞艇长度为245米,最大直径41.4米,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和体积最大的飞行器,就是三架波音747首尾相连都要逊色一点。

“兴登堡号”内部安装16个巨型氢气囊以及十台迈巴赫发动机驱动着五个巨大的螺旋桨,共装有14万立方米的氢气以提供升力,升力最高可达112吨,最大时速135公里每小时,续航时间200小时,最大航程16100公里,最大载客量112人。

不仅如此,为了建造“兴登堡号”,齐柏林公司还大量使用了另一种极其昂贵的化学元素——铝。

▲ 一艘齐柏林飞艇的内部框架

在当时,电解铝的技术刚发明出来不久,铝的产量还很低,价格几乎堪比黄金。即便如此,“兴登堡号”里面的那些巨大钢架全部都是铝合金制成,就是为了让它更轻盈的飞起来!

说到铝,兴登堡号的餐厅里,有一架铝做的“钢琴”,简直不要太任性。

除了这些,“兴登堡号”的“内饰”在当时也称得上是奢华。

▲ 宽敞明亮的酒廊

▲ 干净整齐的西餐厅

▲ 配有真皮沙发的观看台

▲ 专门配有的吸烟室

▲ 两人间的专属套房

可能这些放在今天的确算“简陋”了些,但放在当时那就是上层贵族才能享受的顶级服务。

因此,就在“兴登堡号”飞艇正式运营后,它立马就成为了当时最豪华的空中交通工具,乘客非富即贵,票价自然也不便宜,到美国票价每张400美元,400美元在当时算是天价了。

一年时间里,“兴登堡号”往返美国10余趟,巴西7趟,总飞行时间3088小时,总航程达332571公里,运送旅客3059人次,效益可观。一时间,“兴登堡号”如明星一般,每次到站后都会吸引大批媒体记者围观采访。

然而,就在众人都希望享受兴登堡号上的极致待遇时,他们却并不知道兴登堡号其实存在着一个致命的隐患……那就是氢气!在当时,氢气易燃易爆并不是秘密,氦气虽然能提供的浮力小一点,但是更安全,那时候的工程师们早知道了。

早在最初,兴登堡号的设计方案是用安全的惰性气体氦气来提供浮力的。然而在当时,氦气是相当之珍贵的(即便在现在也差不多),因为它只能在大型石油工业的蒸馏厂中被大量生产出来。而当时全世界只有美国具备这个生产实力。

为了控制氦气的出口,美国政府还在1927年特意颁布了“氦气管制法案”来进行管控。齐柏林公司一开始试图说服美国人网开一面,同意他们获得出口特许,然而却遭到了拒绝。没办法,你不让咱用,那就只好找替代品——氢气了。

众所周知,氢气的安全性和氦气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这也是为什么兴登堡号用了那么多的防火防爆措施的缘故。然而氢气也有它的好处:毕竟它比氦气还要轻啊……因此,可以节省下更多的空间作为客舱。再加上德国人从来都没有在运营氢气飞艇时有过任何事故,因此,至少看起来兴登堡号是相当安全的。

嗯,20多年前时人们大概也是这样认为泰坦尼克号的……

时间来到1937年5月6日,这一次“兴登堡号”又到达美国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镇,由于途中遭遇暴风雨,飞艇比预计时间晚到了12小时。到达机场后,大雨一直没停,“兴登堡号”又不得不在机场上空盘旋一个小时,到了晚上7点20分,雨停后才开始降落。

因为拖延了太多时间,为了能够按照日程返航欧洲,兴登堡号没有充裕的时间调整,只好通知在地面等候的游客取消登艇参观。这些游客都非常沮丧,但大都还抱着一线希望等在原地,观看飞艇的降落。

然而,就在这时候,意外发生了。飞艇不断下降的同时,地面上忽然有目击者发现,艇身上的某个部位开始起火了!

飞艇上的人们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艇身后部传来的巨大而沉闷的爆炸声,所有人都感到惊慌。然而高悬空中的他们,显然没有任何办法阻挡灾祸的降临。很快,飞艇的后半部分就被巨大的火焰包裹住了……燃着大火的飞艇变成了垂直状态并急速下落,最终这个110吨的庞然大物重重撞在了地面,不断泄露而出的氢气依然助着火势继续升级,很快兴登堡号就只剩下了一个大火中破碎的铝制骨架……

但幸运的是,由于地面人员的勇敢抢救,91名乘员中竟然有64人死里逃生,这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其中一名14岁在飞艇厨房工作的小男孩,在飞艇着火时恰好被头顶一个爆裂的水箱拯救了……水流帮助他逃过了迅速卷来的火焰,使得他幸运地生存了下来。并且,他也是在兴登堡号全部乘员中活得最久的一位,一直到2014年才离开人世。

在场的电视塔记者则用直播的方式,记录了这个人类航空史上的悲剧一刻,大量兴登堡号在熊熊大火中坠毁的照片,在第二天各大报纸的头条出现,这也标志着飞艇工业最后的辉煌也丧失殆尽了……

“兴登堡号”为什么会突然爆炸起火呢?原因始终是谜。

三种说法广为流传,一是有人在飞艇上安装炸弹,飞艇是被炸毁的。二是因为飞艇曾穿越暴风雨,机体充满负电荷,当2根湿透的绳子抛到地面后,产生静电进而引爆飞艇。三是人为射击的,因为“兴登堡号”附近有个养鸡场,每次飞艇出现都把鸡吓得够呛,几天不下蛋,农场主这次一气之下开枪朝“兴登堡”号射击,最终酿成史上最大一次空难。

对于这三种说法,齐柏林公司当时的总裁雨果·埃克纳(Hugo Eckener)博士坚定的认为这是一场蓄意的阴谋,是有人故意破坏了兴登堡号,其目的是挑起事端,进而引发美德之间的国际冲突。

有趣的是,幸存的舰长马克斯也支持这个说法,他甚至还指认了一名重大嫌疑者:一个叫做约瑟夫的德国杂技演员。怀疑的原因是他当时带了一只牧羊犬登艇,声称狗狗是他的家庭成员,但是全程都只是将他栓起来,几乎没有在旁照料它。再考虑到他杂技演员的身份,完全可以爬上绳索安置炸弹什么的……

但无论如何,以当时的科学技术很难找到真正的原因,这件事的真相也慢慢藏进了历史。与此同时,“兴登堡号”的失事给德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不仅导致德国齐柏林公司的破产,还让德国制造和国家形象大打折扣。

也就在这时候,美国跳了出来,大吼道:“劳资有氦气啊~”

美国海军的“洛杉矶”号飞艇固定在“帕托卡”号的系留塔上方。

1943年6月,美国海军的战舰正在海面上航行,上空是海军的一艘软式小飞艇,负责监视前方是否有敌方潜艇活动。

二战时期,由于美国拥有大量氦气资源,于是军方制造了大量军用飞艇应用于军事反潜作战,K级飞艇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相对于其他反潜手段,飞艇具有在更大范围内发现和攻击潜艇的能力,使得它在执行护航任务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此外,它们还可以担任侦察兵的角色,搜寻并向舰队报告敌方潜艇位置。在紧急情况下,它们也会利用投放深水炸弹的方式,对敌方潜艇进行攻击。

在二战前夕,K级飞艇的数量已经达到美国海军的40%,在战争期间更是高达80%以上。

但是,随着战争的推移,各种新式武器的诞生尤其是导弹的出现,飞艇的作战能力显得越来越鸡肋。于是,到了战争后期,慢慢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最终被飞机所取代。

资料来源

素材来源:眠眠冰室、唐代历史、兵说视界、铁血论坛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