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海洋中出现航母克星,稍不注意就会导致军舰瘫痪,如何治理成难题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谷火平

随着《中导条约》的失效,大量媒体开始聚焦美俄反舰弹道导弹的研制情况,在此之前,由于条约的限制,两国都未开发类似中国东风-21D的反舰弹道导弹,如今没有了条条框框的限制,外界纷纷猜测未来美俄的弹道导弹是否会成长为“航母杀手”。不过,在此之前,各国航母在大洋上航行时依旧不可掉以轻心,那些看似人畜无害的海洋生物也会对航母造成严重的破坏,根据统计,水母已经成为威胁舰船正常航行的生物,在这种几乎完全由水组成的生物面前,即便是中美等国的航母也是能躲则躲。

​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多种大型水母的活动区域扩大,这些水母的数量也开始大幅上升,人类舰船与水母群相遇的事件越来越多。泛滥成灾的水母不仅会堵住渔网,影响渔民的收获,还可能对路过的航母造成损害,当航母经过水母密集的海域时,水母很容易被吸入航母的空气压缩机进水口,并堵塞冷却系统,这会导致航母发动机过热。此外,清除水母尸体也是一件麻烦事,往往需要数个小时,如果吸入的水母太多,这一时间可能延长为数天。在和平时期,即便花费几天时间清除水母尸体也无伤大雅,但在战时,如果航母因为吸入大量水母而失去动力,将会危及整个航母战斗群。

​前些年,美国的“里根”号航母就曾因为吸入大量水母而发生故障。当时,“里根”号正在访问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港,美澳作为传统盟友,这种访问并不稀奇,但在这次访问中,港口外漂浮的水母让“里根”号吃了个大亏,大量水母被吸入“里根”号的空气压缩机进水口,使得“里根”号一度失去动力。为了保证返航,“里根”号不得不暂停非战斗部门的运转,由于布里斯班港附近的水母数量太多,出于安全原因,“里根”号的访问时间被缩短,以防止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为了减轻水母对航母的干扰,各国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投放杀虫剂等,我国则选择使用“水母粉碎机”。“水母粉碎机”的主体是一张数百米长的大网,中间装有大量刀刃,使用时由船只拖曳前进,利用急流的吸力把水母吸入网内,能在短时间内切碎大量水母,效率较高。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果切碎了怀孕的水母,将会使水母受精卵大范围扩散,用不了多久,这片海域又会出现新的水母群,可以说,不管是使用杀虫剂还是“水母粉碎机”,都是治标不治本,难以从根源上解决水母泛滥的问题。

​水母的泛滥离不开全球变暖,也离不开人类对海洋鱼类的过度捕捞,前者使水母获得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后者使水母的天敌大大减少,造就了水母大量繁殖的现状。想要限制水母的数量,就必须在全球变暖这一国际问题上做文章,各国需要联起手来,按照各国的发展水平和经济能力制定节能减排目标,尽量缓解全球变暖的速度,毕竟,一旦全球温度快速上升,水母泛滥只是小事,人类也会面临生存危机。此外,打击过度捕捞、设立合理的休渔制度也十分重要,这有利于恢复水母天敌的种群数量,达到利用自然规则限制水母数量的目的。以上方法不仅能让航母更加安全,也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云霁)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