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世界首款钻地弹道导弹,外号“钉子”,可击穿40米厚的混凝土工事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谷火平

中国的东风-15C是世界上首款钻地弹道导弹,可以击穿40米厚的混凝土工事,在战争爆发时专门用来对付敌军的地下指挥部以及地下的其他军事设施等等,主要承担的是对敌方重要目标的摧毁任务。

​二战末期,美军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而各国的军事专家也都意识到,地面的重要军事设施在核武器面前可以被轻易摧毁。于是各国开始修建地下工事,将重要的战略目标转入地下。但是,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钻地炸弹的出现让地下工事也变得不那么安全。于是地下军事设施越挖越深,钻地炸弹的打击深度也越来越大。

​美国在钻地武器方面算是发展较早并且发展较好的国家,美军装备的GBU-28钻地炸弹,被人们称为工事粉碎机,弹长3.6米,弹径356毫米,重量2000多公斤。但是这款武器的量纲-侵彻深度比仅为25,相比较于后来被称为炸弹之祖的GBU-57钻地炸弹的75来说,前者还是太弱。GBU-75可以说是一款巨型炸弹,弹长6.25米,弹径800毫米,全重13吨,可击穿40米厚的岩层或者60米厚的混凝土工事,服役之后,成为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常规炸弹。

​东风-15C属于一款中短程导弹,因为导弹的弹头形状细长,因此获得了一个“钉子”的外号,在2007年首次曝光,射程在700公里之内,弹头的长度为2.5米,弹径500毫米,战斗部重量达到了1吨,圆概率误差在15米至20米之间,采用六花瓣钨合金弹壁设计,攻击速度在1200公里每小时至1700公里每小时之间,侵彻深度弹体直径已经超过了50,这一国际认定先进钻地炸弹的标准。

​中国在钻地导弹的设计上采用了以高速度来弥补导弹的侵彻力不足的问题,东风-15C导弹的弹道末速可达到了2000公里每小时,最后末端制导攻击的时候才是上文所说的1700公里每小时。美国的钻地导弹投放高度基本都在10000米左右,全重13吨的GBU-57导弹在空中的速度可达400米每秒,落地释放出上百亿焦的能量。总的来看虽然东风15C可能比不上炸弹之祖之称的GBU-57,但凭借对混凝土工事40米的穿透力,仍旧可以对世界上一大部分地下工事造成威胁。

​这款导弹采用双锥外形,弹头尾部加装四片小型稳定翼,可以使用雷达制导和红外制导,能够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东风15C可以通过导弹车发射,机动灵活,能够做到随时转移发射场,保证发射的隐蔽性,发射之后迅速撤离,防止敌人的报复打击,确保了安全性。虽然这款武器的攻击目标更加偏向于战术性,但是该导弹的威慑力却不容小觑。(跳梁小丑)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