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一张照片展现歼10超赞视野!气泡座舱满分设计,空中格斗王者风范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虹摄库尔斯克

2019年8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与泰国皇家空军代号为“猎鹰2019”的联合军演在泰国皇家空军基地举行闭幕式。闭幕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和泰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进行了战术编队飞行。在拍摄的组图中,有一张照片显示了歼-10战斗机飞行员超赞的视野,这完全得益于气泡式座舱盖设计,也被称为水泡式座舱盖。

在这张照片上,歼-10战斗机的飞行员犹如坐在飞机的顶部,前后左右视野都非常宽广,虽然现代空战都已经进入了超视距作战阶段,但是传统的空中格斗还是少不了。在空中格斗中,雷达的用处就要小很多,更多的还是依靠飞行员目视发现敌机,在转瞬即逝的空战中,座舱盖的视野就非常关键。

图片:照片显示歼-10C战斗机座舱超级通透,飞行员上半身露出座舱线,视野非常好。

图片:歼-10战斗机与JAS-39“鹰狮”战斗机编队飞行。

歼-10战斗机是国产战斗机中首个使用气泡式座舱盖的战机。

在航空历史上,战斗机之间的空中格斗是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主旋律。二战以前很多战斗机都只有座舱风挡,但却没有座舱盖,飞行员在空中格斗中可以左右旋转身体和脖子,快速捕捉敌机。但是随着战斗机飞行速度越来越快、飞行高度越来越高,没有座舱盖就意味着不能够做成气密式座舱,飞行到一定速度和一定高度后,身着皮衣脖子上缠着丝巾的飞行员就会受不了,甚至冻成冰棍。这时候就需要封闭式座舱了。

图片:早期战斗机是没有座舱盖的,飞行员的活动空间很大。

因此到了二战爆发后,基本上主流战斗机都装上了座舱盖,到了后期更是为飞行员带上了高空氧气面罩等设备,以使战机能够在高空高速作战。但是座舱盖的到来,却使得飞行员的视野受到了限制。

有些战斗机的视野就非常差,比如德国的Me-109战斗机、英国的“飓风”战斗机座舱盖上都是加强筋,有的时候飞行员还会拉开座舱盖来弥补观察视野。但一些战斗机的视野却非常好,比如二战后期美国的P-51D“野马”战斗机,气泡式座舱使得该机的飞行员能够观察360°空域情况,加上优良的作战性能,使得该机成为二战中最强大的单发战斗机之一。

图片:Me-109战斗机的座舱相对视野比较狭小。

图片:美国P-51D战斗机拥有良好的视野。

到了二战后的喷气式时代,座舱盖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根据各种战斗机不同的性能,也采用了不少风格迥异的座舱盖。比如中国的歼-6战斗机是超音速格斗战斗机,因此非常重视视距内的格斗,座舱盖设计比较合理,飞行员的视野也不错。

到了歼-7、歼-8战斗机的时代,由于更加重视超音速截击作战,强调的是正面接敌,一击必杀,加上增加背鳍以布置油箱,能够让飞机飞得更远一些,所以座舱盖设计得比较低矮,和机身呈流线型,减小阻力。但这种小座舱盖就不那么重视视野了,飞行员身陷座舱中,只有一个头露出机身进行观察,加上背鳍的阻挡,视野非常差。

图片:中国歼-7III战斗机几乎没有什么后视视野。

图片:歼-8II战斗机座舱,可见飞行员基本上就头露出机舱线。

到了研制歼-10战斗机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接触世界上先进的气泡式座舱盖。此前美国曾经希望能够出口中国F-16/79战斗机,虽然这只是简化版的F-16战斗机,但是整体式气泡座舱(实际是将支撑换到了后部,还不是完全的整体式座舱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时,我们考察以色列“狮”式战斗机也看到了分体式的气泡式座舱盖,视野仍然比过去的型号要好很多。

图片:“狮”式战斗机的座舱盖采用分体式气泡样式。

因此,在歼-10的气动设计中就将气泡式座舱盖包含在里面了。歼-10最终采用的是类似“狮”式战斗机那样的分体式气泡座舱盖。这种气泡座舱的优点是飞行员视野很大,有利于近距格斗,特别是探出机身的飞行员整个身体都能够帮助头部转动,能够快速发现目标。

另外一个特点是虽然超音速阻力较大,但亚音速阻力增加不多,这也说明了歼-10战斗机更加偏重于高亚音速条件下的空中格斗,而非过去的超音速截击。

图片:歼-10战斗机气泡式座舱盖测试。

歼-10的气泡式座舱盖是我国第一次研制生产这样的座舱盖,对于我们的座舱盖玻璃加工工艺是一项很大的挑战,总之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能够研制生产出气泡式座舱盖,这可以说是中国航空科技的一大进步。

图片:歼-10战斗机的气泡式座舱盖非常帅气。

歼-10战斗机后的歼-20战斗机也采用了气泡式座舱盖设计,不过相对于歼-10战斗机那样非常突兀的座舱盖结构来说,歼-20战斗机由于更加强调超音速巡航以及隐身性,因此其气泡式座舱盖的设计更加贴合气动的整体结构。

图片:歼-10的气泡式座舱盖更符合隐身机的设计。

图片:歼-20战斗机的座舱视野也非常棒。

小小座舱盖反映的是中国航空发展的一个个进步!加油中国航空!加油中国战斗机!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