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歼20积极扩大产能,应对铺天盖地的F35,但俄罗斯苏57已经掉队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观察眼

歼-20战机自2017年入役至今已经两年了,作为世界上第二个自主研制并列装五代机的国家,相比深陷苏-57泥潭的俄罗斯,的确有值得自傲的地方,但如果与生产五代机如"下饺子"般的美国相比,则压力山大了。F-22已经停产就暂不考虑了,但F-35的产量有望在今年突破100架,且总产量已经突破400架,是目前为止产能最高的五代机。

F-35的产量激增,就意味着它将被越来越广泛的部署,曾有俄罗斯专家警告:必须尽快完成苏-57战机的研发工作,因为用不了几年俄罗斯将在远东和东欧两个方向,同时面对上千架F-35的威胁,现有的苏-35是无法应对的。近一两年,亚洲的日韩和欧洲的波兰、挪威、英国和意大利等,都向美国采购了不少F-35。

日本已经组成了首个F-35中队,接着还有继续采购87架隐形战机的计划;另外今年年初韩国空军的首批6架F-35A战机也已经到位,而其余的34架将在2021年全部到货。此外,日韩两国都有改造与制造航母的计划,并且向美国提交了采购舰载机F-35B的新意向,预计这些能垂直起降F-35B战机将不少于60架。在不远的未来,仅仅日韩的五代机数量已经近200架了,这还没算上美军在这些国家部署的五代机呢。

如今我国歼-20战机在役的数量仍是机密,得到确认的是已列装了一个空军旅,我们的旅相当于美国的联队,一个联队4个大队,约有200架飞机,这并非意味着就有200架的歼-20,毕竟空军旅的构成是混合的,顶多有一个中队或一个大队的编制是歼-20战机。这么分析下来,我军歼-20在役的数量就是12架到48架之间了,勉强保持平衡。

在未来还是要看歼-20的产能,但是外界普遍认为歼-20的年产量还达不到36架这个水平,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则不太妙了。有专家分析称:这样低的产能是因为目前歼-20的发动机还是使用俄制AL-31,为了换上"中国芯",产量也只能先缓缓。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而已,笔者并不认同发动机制约我国装备生产的论调,以目前的国际形势,我们可以方便的从俄罗斯进口发动机,民企甚至正在收购乌克兰的马达西奇,但无论如何歼-20产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空军徐副司令对媒体谈及"未来将如何建设世界一流空军"的话题中,透露出了一个有关五代机产能极重要的信息,他说要在2020年"搭建起以五代装备为骨干的体系",这句话的意思或者就是答案了。

构成我空军目前骨干的战机是歼-10/16,数量大约有500架左右,如果歼-20在2020年能接过骨干的重担,那么这个产能就相当可观了。有媒体报道称:浙大飞机装配团队已研发出飞机的自动装配生产线,据了解一条这样的生产线的年产量可达到40架,那么只要有需要,多设几条生产线的确就解决问题了。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2018年我国空军招募了1480名学员,这是有史以来招收数量最多的一次,这也是装备规模扩大的信号之一。相比之下苏-57的际遇就差得多了,据说到目前为止空军才下了4架的订单,普京虽然要求采购76架,但却是5年的产量,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反常的现象,列装的速度决定着量产的速度。虽然外界质疑苏-57的性能,但不容置疑的是苏-57的确是五代机,而且在造价方面还比美国的F-22便宜40%,究其原因还是被俄国的经济所拖累,造成了工艺粗糙、产能低下的表面现象。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