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导弹170多次试验从未失败,要冲刺更高难度,向高超音速看齐

军迷圈官微
文|观察眼
美国的“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又进行了发射试验,这次尝试了高难度的低平弹道发射模式。三叉戟D5导弹给世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其近些年所进行的170多次试射全部成功,无一失败。不过,这次美军还是准备了一些意外“惊喜”。本次三叉戟D5采用了“低平弹道”的飞行方式,较低的飞行高度使得本次实验被几架在太平洋上空飞行的客机拍摄到。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美国发射了4枚三叉戟D5导弹,连续四天的时间里进行着美军的新实验。
三叉戟主要是海基发射
低平弹道有着怎样的优势?
传统意义上的弹道导弹,使用的都是抛物线式的发射弹道,通过助推器将导弹发射到高空,依靠惯性飞行过中段,在末端再加速俯冲攻击目标。这样的打击方式对传统的防空导弹具有较高的突防性能,毕竟在中段飞行高度高、末端飞行速度快,让普通的防空系统难以招架。
拦截弹都未必能跟上目标的速度
在后来,美国研制出了“萨德”大气层外末端反导系统以及中段反导系统,给弹道导弹的生存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提高突防性,各国的先进弹道导弹引入了末端机动弹头等方式,导弹弹头在大气层边缘滑行机动,又加入了高超音速武器的某些性能,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来对抗反导系统。但是中段飞行仍然是弹道导弹的最大弱点,也是各国反导系统目前大力发展的方向。
机动变轨示意图
中段拦截虽好,但是目前所有的中段拦截方式都有着自己固有的弊病。现有的对付中远程弹道导弹的防空系统,对射高都有着最低的高度要求,低于这个高度的中段飞行的弹头是无法拦截的,这不仅有制导层面的技术问题,更有拦截弹自身受制于稠密大气等因素的拦截精度、机动性的问题考虑。而一旦中远程弹道导弹采用低弹道飞行的方式,就能够免于中段拦截系统的阻碍,大大的提高了自己的突防能力。
除此之外,洲际弹道导弹在设计之初,其飞行速度就是十分之快的,比各国目前都在研发的高超声速武器还要快。如果洲际弹道导弹在实验中验证低平的弹道发射有效且靠谱,那么即便在稠密的大气层中阻力较大,其飞行速度也十分可观,至少目前现有的防空导弹系统无法拦截。在打击同一个目标时,低平弹道发射的导弹可以更快的击中目标,更有利于实现“一小时打击全球”目标的实现,也更不容易被拦截。
为何此前不见这种弹道的试验?
目前来讲,研发高超声速武器的几大难题中,有发动机的问题,更有弹体材料的问题。由于大气层十分稠密,在大气层中进行高超声速飞行摩擦所产生的巨大热量,不是一般材料能够承受的,传统弹道导弹弹体并没有考虑到飞行过程中长时间大气层内飞行的考虑,即便是弹头的“重返大气层载具”其热量承受值,也达不到在大气层内高速飞行的热值。因此,美国在用三叉戟D5进行实验时,连续数天使用多枚导弹进行实验,为的就是验证弹道的飞行高度、速度控制在什么样的范围之内,才是能够保证弹体飞行安全的,当然这只是试验的一方面,需要验证的东西还有很多。
其次,就是美国在高超声速武器领域研制进程的落后,迫使美军不得不另辟蹊径。美国作为最先开始高超声速武器研制、立项数目最多、投入资金最多的国家,其开发的“猎鹰”、“乘波者”、X-43A等等,要么完全失败,要么收获甚小。与美国遇到困境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中国刚公开了世界首款乘波体外形的高超音速导弹——东风-17、俄罗斯列装了“匕首”高超声速导弹。在中俄两国后来者居上的情况下,美国不可能不着急,为了加速研究进程,拿出来洲际弹道导弹进行试验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而为了能够稳妥快速的完成试验,美国使用了目前为止试射次数和成功率最高的三叉戟D5潜射弹道导弹。三叉戟D5近百次的发射试验任务全部取得了成功,足以见得这款导弹的可靠性。在如此可靠的导弹的加持下进行多次反复试验,是未来美国获得高超声速武器的一条捷径。虽然我国目前在洲际弹道导弹和高超声速武器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东风-41和东风-17令世人惊叹,但是美国的武器研发的硬实力让我们必须保持警惕,继续大力加强武器研发领域的投入,才能让我国在未来保持足够的威慑力。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