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拉舰炮,一炮轰平半个球场,要是没有轰炸机,它就是陆战之王

军迷圈官微
文|观察眼
在二十世纪之前,空军的发展尚不是特别完善,甚至可以说没有像样的空军,所以大多数的战斗均发生在二维的战场上,唯一算的“三维战场”的只能是靠飞出枪膛的子弹和射出炮膛的炮弹。在二维战场上衍生出了诸多的战斗模式,诸如壕堑战、阵地战、炮战等等,甚至在自动武器威力与精度发展尚很落后的时代,还有非常彰显骑士精神的线列阵打法。

很明显一般的火炮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军事家的需要,他们迫切的需要大威力的武器,于是对于火炮的发展就较为迅猛,在当时的战场上,除了个别被没有准头的子弹击伤的士兵外,多数的士兵是被火炮所杀伤。进入19世纪之后,各项工业技术得以快速的发展,各种武器的性能得以飞速提升,在这个机械工业飞速发展的时代就诞生出了一些威力令人瞠目的武器,比如本文将要介绍的K5列车炮。

图中一门K5列车炮正在射击,从高昂的炮身与炮口喷射出的巨大的火焰可以想象所发射的弹药在落地后会造成多大的杀伤。
列车炮的诞生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除了18世纪末工业革命带来的机械工业大发展外,还与18在欧洲快速的发展的铁路交通密不可分。当时为了保障铁路的安全,铁路管辖国常会在铁路上部署装甲列车来回巡视。

在后来各国发现通过铁路可以快速的调配部队、运转装备,所以依托欧洲密集的铁路网而发展了装甲列车。起初的装甲列车仅是一些中小口径的火炮,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却逐渐将海军的舰炮也搬上了装甲列车。众所周知,当时正处于大舰巨炮时代,海军的舰炮口径普遍较大,所以在被搬上铁路后必须对原来的装甲列车进行改造,于是慢慢发展出了列车炮。

在一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受到了严厉的处罚并且禁止德国发展重型武器,但是德国却利用发展海军武器的借口,悄悄研发了一系列的超大口径列车炮,其中就包括K5列车炮。K5列车炮是由德国著名火炮设计制作工厂克虏伯设计的火炮,该炮的全重达到218吨、全长达到32米、高达4米,口径达到了282毫米、火炮倍径76,堪比战列舰主炮,此外还加装了精确射击火控系统。

K5在使用重达243千克的炮弹时,射程可以达到惊人的60千米,一发就能轰平半个足球场的面积。因为该炮的装填机构设计为半自动装弹模式,所以每小时可以发射15发炮弹。作为纳粹德国设计的最成功的列车炮,K5列车炮凭借着体型“小巧”(相较于“古斯塔夫”列车炮而言)、机动灵活、威力大,射程远的特点深受德国炮兵喜爱。

在1936年K5列车炮服役后一直处于保密状态,直至1944年在意大利安齐奥战役才使K5列车炮威名远扬,当时两门K5火炮在安齐奥的铁路隧道里躲避轰炸,在轰炸结束后便使出隧道对盟军进行轰击作业,当时K5巨大的威力对盟军士兵造成了一定震慑,但是在盟军三维立体的打击下,这两门K5最终因为行动不便而被击毁,但是它的威力依旧使盟军士兵胆战心惊。

二战之后,有关列车炮的电影比比皆是,从侧面说明了德国列车炮的影响力,甚至有人断言:倘若在诺曼底部署了足够的K5那么诺曼底登陆将成为泡影。不过,时代的发展注定了列车炮的失败,轰炸机和攻击机不仅改变了海战的模式,也让陆地战争大多发生在视距之外,列车炮的射程就是再远,也不可能比得上飞机,因此注定要退出历史的舞台。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