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不装备冲锋枪难道是嫌子弹贵吗?有个原因让他们想用也不敢用

军迷圈官微
文|利刃军事

在很多的二战题材的影视作品里面,日军使用的枪械武器都是步枪或是一些轻重机枪,他们好像没怎么用过冲锋枪。而事实上,回看当时的资料,冲锋枪可以说是世界的流行。当时,包括美,俄,德,英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大量装备了冲锋枪,也因此诞生了很多经典的名枪,其中德国的MP38/41型,英国的"司登"式冲锋枪等,这些都曾在战场上创下了不错的战绩。但是日军却始终都没有大量配置火力威猛的冲锋枪,一直到了战争后期,他们才研制出了百式冲锋枪,但是还没有等到这款武器正式装备到军队,日军就宣布投降了。

有些人表示是不是因为冲锋枪的制造工艺很麻烦,日军无法掌握这项技术?据了解,其实这种枪械的制造比较简单,不仅要比机枪简便,甚至还可能比有些步枪还要方便些的。那么对于能够造出坦克的日军来说,这种枪械的制造根本就不是什么难题。因此又有人认为是日军那时候缺少资金,空有技术但是没有足够的钱去批量制造,而冲锋枪又是一种需要大量消耗子弹的武器,日军可能无法负担。这种说法似乎有一点道理,以二战时期日军的作战思路来看,陆军的经费一直都是比较紧张的,也不常使用什么新型装备,所以不大量使用冲锋枪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这也不是真正的原因。

说起这个问题,其实要从二战以前的战争讲起。日俄战争的时候,俄军使用的是老式的滑膛枪,有效的射程只有300米左右,而日军使用的是射程达到800以上的来复枪。相比之下,日军具有很大的优势,而且当时日军在战前对士兵进行了长时间的严格训练,所以导致步枪在实际战场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对俄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也因为如此,就算当时有人提议发展冲锋枪,日军还是认为自己研制的步枪是比较好的。在此之后,步枪更是一直占据了陆军的主力位置。当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我国的军队虽然在兵力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各地的军队由于体系的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别,加上我军没有足够的空中掩护和健全的火力支援体系,所以始终没有能有效地阻止日军的攻击。面对这样的局面,日军便觉得自己的陆军战斗力很好,武器装备也是足够的,完全没必要再去使用冲锋枪。

而且相对于精准度高的步枪,冲锋枪这种枪械的命中率不是很高,很多时候可能用了一匣子子弹都解决不了一个人,它需要耗费太多的子弹。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日本资源比较缺乏,他们一年生产的子弹才只有4.5亿发,要知道当时德军的子弹年产量有20多亿发,更不要说美军了,他们在1943年生产的子弹数量达到了190亿。相比之下,日军生产的子弹数目实在是很少,因此日军觉得冲锋枪太没有效率,所以不想装备。

其实就算是日军能够生产出大量的子弹,可能他们还是不太愿意装备冲锋枪,因为他们的后勤运输能力无法承受这种武器如此大的子弹消耗。二战时期,日本的陆军大多还是以一些轻步兵作战为主,后勤能运送的补给都是有限度的。而且当时的步兵强调的是渗透作战,这种作战方式很容易导致后方无法补给的情况出现。因此,要是大量装备了冲锋枪,士兵在前线携带的子弹根本不够持续作战,而后方也不能及时地补充弹药,这种情况下战斗力会下降很多。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日军在二战时候,经常出现物资供应不足的情况,甚至有些战役吃饭都是问题。以这样的后勤运输能力,就算生产出来了,也不一定能大范围使用。(牧夷嘉树)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