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乌克兰军工再遭重挫:百年坦克厂濒临破产 国宝级设计师含恨离世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利刃军事

利刃/TONE

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乌克兰哈尔科夫-莫洛佐夫设计局可以说是过得一天不如一天,最近更是厄运连连:不仅拳头产品T-84"堡垒"主战坦克由于缺乏零配件来源停产,全新研发的BTR-4装甲车更成了乌克兰内部利益争夺"内讧"的牺牲品。

在多重打击之下,哈尔科夫-莫洛佐夫设计局的工厂在近日已经转入停产的"冬眠"阶段。如果情况得不到改观,这家历史横跨近百年的老牌坦克名厂就将灰飞烟灭,不复存在。

图为现已空无一人的乌克兰哈尔科夫-莫洛佐夫工厂。

屋漏恰逢连绵雨,就在记者亲眼目睹哈尔科夫-莫洛佐夫设计局空无一人惨状的同时,曾经主导过T-84"堡垒"主战坦克、BTR-4和改型BTR-4MVU装甲车研发的乌克兰国宝级设计师伊万诺维奇-拉斯卡佐夫也在八月底不幸离世,年仅57岁。

对于坦克设计师这种强调经验,"越老越金贵"的职位来说,57岁还只能算是"黄金年龄":哈尔科夫-莫洛佐夫设计局的缔造者,亚历山大-莫洛佐夫一直到72岁高龄时还在主导苏联坦克的设计工作,是由于健康问题才不得不离开一线科研岗位。

图为产线上被搁置的BTR-4装甲车车体。

换句话说,伊万诺维奇-拉斯卡佐夫的离世不仅对整个哈尔科夫-莫罗佐夫设计局,乃至于整个乌克兰地面装甲工业来说都是巨大打击,更可以说是"英年早逝"。

但比支柱人才的英年早逝更让人扼腕的是,乌克兰军工业早已没有培养后继人才的能力,甚至连培养人才的必要都不复存在:眼下哈尔科夫-莫罗佐夫设计局不仅已处于停工状态,还分别担负着车间工人的工资债务,乃至于乌克兰国防部的"罚款",翻身希望业已非常渺茫。

图为最后的几批T-84"堡垒"坦克,向美国和泰国出口是它最后的闪光时刻。

如果要问这个设计出T-34、T-54等经典坦克的工业巨头会沦落到这步田地,那乌克兰政府必定要为此"背锅":始终未能改善的俄乌关系使得哈尔科夫-莫罗佐夫从东方获取零部件的通道断绝,而乌克兰的某些工矿企业又希望能从哈尔科夫-莫罗佐夫的军方订单中"分一杯羹",用肮脏的手段推销劣质钢材……

两面夹击之下,哈尔科夫-莫罗佐夫既无法从俄罗斯买得配件,也没有办法取得北约生产的装甲钢,坦克和装甲车的生产只能停滞。

图为在美国和加拿大开启生产的"斯特瑞克"装甲车,该车是乌克兰国防部的新欢。

而光是这样还不够。在乌克兰国防部对美国和加拿大进行了一轮"密切和有成效的访问"之后,乌克兰国防部已经敲定将从美加两国购置"一大批"武器装备,"斯特瑞克"装甲车也赫然包括在内。

有了新欢,旧爱自然要被踢出局:于是乎,以"不能按期交付"为由,哈尔科夫-莫罗佐夫设计局就吃到了乌克兰国防部的巨额罚单,BTR-4装甲车的订单也被夺走。

图为产线上荒废的BTR-4装甲车车体,它已无完成的希望。

在捋顺了这一切来龙去脉之后,我们或许可以理解资深乌克兰设计师伊万诺维奇-拉斯卡佐夫"英年早逝"背后的无奈:不过是为了些许利益,曾经实力强悍的哈尔科夫-莫洛佐夫设计局早已沦为了乌克兰某些人手中可以"捏圆搓扁"的玩具,哪怕玩坏了也毫不足惜。

无论怎么说,转眼间,这家成立于1920年代的老坦克厂就将止步于此。但乌克兰的"自毁长城"却仍将继续,又还有多少老本可供挥霍呢?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