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F-35A坠毁调查公布:飞行员“空间迷失”,一头扎进大海

军迷圈官微
文|铁血视角
近日,中新网援引日本共同社报道称,有关日本航空自卫队三泽基地(青森县)隐形战机F-35A在太平洋海域坠落的事故,航空自卫队在8月9日汇总并公布了最终调查结果,表示当时机体并无异常。与中期报告一样,结论是飞行员陷入无法掌握飞机高度和姿势的“空间迷向”,导致坠机。也就是说报道最终排除了F-35A设计制造的“锅”,把原因全部归结在了驾驶飞机的41岁空中自卫队三等空佐(相当于少校)细见彰里自身。不过一名航空自卫队的官员在记者发布会上回应记者时也称“坠机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但这并不算飞行员的失误。”“没有迹象表明飞机存在问题。”

图1 日本自主组装生产的F-35A型隐身战斗机,装备日本航空自卫队
那么,既然谁都没有错,飞机为什么就摔了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这所谓的“空间迷向”是什么。
简单来说,所谓的“空间迷向”就是飞行员在特殊情况下产生了错觉。主要表现为飞行员所感知或判断的飞行状态跟飞机的实际状态不相符。如飞机正在平飞,飞行员感到飞机似乎倾斜着;飞机正在仰爬上升,而飞行员感到飞机似乎平飞着。较为严重的飞行错觉,有时误差可以超过90度。例如当飞机平飞时,飞行员却感到飞机似乎正在倒飞。这也是根据飞机空速表显示这架F-35A在最终冲向海面的时候维持1100公里/小时的高速且没有任何减速或拉起的动作,判断应为飞行员当时已经产生严重的空间迷向,忽视了水平仪等仪表的警告。

图2 空自F-35A飞行员在战机前合影
“空间迷向”一般可以分为体旋转错觉、体动力错觉、科里奥利氏错觉、倾斜错觉四种类型,其中最容易在飞行员身上发生的就是第三种科里奥利氏错觉,这种错觉最容易在飞行员回头察看或作低头动作时发生,飞行员在作角加速度动作时,头部不保持固定,任意动头,就会产生错觉,对自己目前的飞行方向不确定或是产生错误的认知。与我们日常驾车基本稳定在一个平面上移动不同,飞机特别是经常进行动作幅度很大的机动训练的战斗机在高空中由于完全没有参照物,很容易产生错觉,而在低空飞行中,由于当时F-35A是在海上进行训练,海面产生的倒影以及相近的颜色也很容易使得飞行员将大海误认为是天空。综合日本方面公布的飞行员的表现来看,在最后阶段飞行员无法掌握飞机姿态和方向,的确也比较符合空间迷向的情况。此外,驾驶该机的飞行员细见彰里虽然有3200小时的飞行经验,是一名“老鸟”飞行员,但其接触F-35A这种新型飞机仅仅60个飞行小时,经验不足可能也是导致空难的一个原因。但不少人包括空自部分飞行员仍对此有疑义,认为F-35A战斗机本身在设计方面有一定缺陷,特别是其供氧系统可能与之前调查发现的F-22战斗机的供氧系统存在相同的通病,在高空高速飞行的情况下,供氧系统出现问题将会导致飞行员大脑缺氧影响其判断和反应能力,加大各种错觉出现的概率甚至导致飞行员进入无意识的昏迷状态。此外,作为采购单价上亿美元的先进战斗机,却无法用告警等方式提醒与制止飞行员长时间的错误行动。但显然对于空自乃至于日本官方来说,此事发酵对于日本采购F-35A的计划并无好处,因此在8月初调查尚未完全结束时就迫不及待的宣布F-35A全面复飞。

图3 美军解决F-22供氧问题的方式简单粗暴——飞行员背个氧气瓶,图中清晰可见飞行员背后的绿色氧气瓶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