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牙还牙!大批军事力量驶入边境地区,巴基斯坦要动真格了

军迷圈官微
文|装备分析
随着印度侵略举动的增强,巴基斯坦的反击措施也已同步出炉。据印度ANI通讯社消息,巴基斯坦的军事力量开始向边境集结。"8月11日,三架C-130运输机满载军事装备驶入拉达克邦的斯卡杜军事基地。另有数量众多的军事人员赶往上述区域。巴方大规模的“调兵谴将”,明显是针对印度而来。军事上巴方开始做准备,政治层面的对抗也已经展开。巴方指出,巴方无意挑起冲突,但会誓死捍卫自身主权权益。
公开消息是:鉴于印度的“出格举动”,巴方已经降低了双方的外交等级,并开始撤离巴方驻印人员。反观印度,在派兵进入克什米尔地区后,其新的强化措施也已实施。包括将印控克什米尔提高到最高警戒级别,加大对该区民众的身份确认,禁止一切可能的集会,并有针对性的断水断电……莫迪政府的目的很直接,通过军事力量的介入,强化该地的控制。同时对巴方可能的“渗透”,进行全方位的阻截。

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准备情况分析,一场大规模的争锋似乎无可避免。印巴冲突演变至今,大大超过了各方的预期。对于当下的南亚局势,多国发表了意见。俄罗斯希望双方能够保持克制,并在可能的政治方面做出“让步”。邻居也和印巴高层紧密接触,希望双方能够“暂搁分歧”,为局势朝良好方向发展做出努力。作为最具有调停资格的—联合固,却在这个问题上保持了“静默”,只是象征性的呼吁了下和平。
也就是说,外方对于当前的克什米尔事态大多抱以关切的心态,而让其直接参与可能性不大。这场事关印巴命运的主权之争比较历届的战场博弈,充满了很多的不确定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印度或已经失去了“耐心”,欲将此地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本国领土。第二、印度不再给予巴方更多的准备时间,欲一口气摧毁对方设置的军事壁垒。第三、印度拒绝了通过谈判解决领土争端的构想,而将军事打击列为首要制衡手段。印度突然“心性大变”,并采取如此“极端措施”,显然蓄谋已久。

克什米尔作为两国边境的重叠区,其在减缓双方冲突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不确定风险。双方已经通过多种渠道,表明了己方的态度,并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发生了几次“战争”。如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10月—1949年1月)、第二次印巴战争(1965年4月至—1965年9月)第三次印巴战争(1971年-1972年)。数次战争的结果也显现出来了。印巴双方各有损失,任何一方都没有能力完全吞噬此地。
此刻印度的做法明显打破了这种地缘平衡态势,其在加强自身控制力的同时,也给当地民众带来了不安的阴影。印度之所以这么做,除了已知的政治和历史原因,美国等幕后势力的参与也难辞其咎。目前围绕印度的军备升级计划,美国、俄罗斯又都聚焦在了一起。同时因为经济、军事、政治等原因,双方或将以伊朗为“跳板”,实现自身的战略构想。无论从那个方面分析,莫斯科和华盛顿都在影响着印巴局势的走向。

一句话,印度此刻突然的“暴雷”,无疑将南亚的局势极度的恶化,也在导致自身实力受损的情况下, 给外方带来可乘之机。美国、俄罗斯等国都在“暗中观察”,不排除两国趁“祸乱”间隙,为己方从印巴战争中取得利益做好准备。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