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之内必取性命!战地利器霰弹枪 堪称热兵器界的“活化石”

军迷圈官微
文|123军情观察室
有这样一款枪械,从热兵器出现之初就存在并且一直繁衍生息,其种类随着科技的进步热发展壮大,因为他的可靠性能与巨大的威力而深受使用者的喜爱。深受随着时光长河的岁月轮替,有许许多多的武器种类早已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湮灭,成为历史永远留在博物馆中,唯有他一直存在,作为数不多被普遍装备军用制式滑膛枪,这就是堪称是热兵器的"活化石",不但从未消失,而且还吸收科技进步带来的新技术而不断的优化更新,完善自己的性能,使得属于他的辉煌经久不衰,他就是霰弹枪。

从第一代火器鸟铳诞生,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代表着霰弹枪的诞生。因为鸟铳与霰弹枪的区别在于鸟铳为前装弹采用散装弹药,射击效率低,而霰弹枪采用的是后装弹,采用定装弹药,射击效率高。进入线膛枪时代之后专门用于发射霰弹的霰弹枪开始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与同盟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壕堑战,在进行壕堑战时发现若使用步枪搜查隐藏在壕堑内的敌人,因为当时的步枪相对较长,大大的限制了作战人员的战术动作,同时因为步枪的射击效率并不高,无法保证一发歼敌。

而使用手枪,会因为手枪的威力不足而导致在命中敌人后会给敌人留下反击时间。在这些战场因素的催生下,霰弹枪再次被提上日程,因为霰弹枪相对于步枪枪长略短,便于进行战术动作;弹药采用定装霰弹,在近距离射击条件下,弹药呈面状散布,被一发一发霰弹命中足以致命。从霰弹枪诞生以来,该枪型就具有口径很大但初速较低的特性。因为弹丸初速低而并不具备很强的贯穿能力,具有良好的弹药停止作用,很容易把能量都释放在近距离的目标上,所以在较近距离内杀伤力极大。基于这些特点,霰弹枪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广泛的使用与壕堑作战与近距离突防战斗中。

随着各种"吃鸡"游戏的传播,有了"在霰弹枪面前众生平等的说法"。在游戏里中S686 S1897 S12k等霰弹枪均是在近距离作战中的利器。其中S1897霰弹枪的原型由著名的美国枪械设计师约翰·勃朗宁设计、美国温彻斯特连发武器公司生产的杠杆式霰弹M1897,该枪采用18.53×69.85毫米霰弹,该枪自诞生以来经久不衰,被多个国家采购或仿制装备并军警部队。

我国也曾以该枪为模型仿制国产型号的霰弹枪。S686霰弹枪的原型为由意大利伯莱塔(Beretta)设计和制造上下式双管霰弹枪,该枪可使用多种大口径霰弹,多用于体育竞技与狩猎。S12K的原型为Saiga-12半自动霰弹枪,由俄罗斯联邦枪械制造商伊茨玛希工厂(现为卡拉什尼科夫集团),采用12铅径霰弹、20铅径霰弹或.410 bore弹药,现大规模列装俄罗斯等国军队。也正是因为霰弹枪的近距离杀伤作用大,穿透力低,被广泛的应用于城市反恐战斗或者押运任务中。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