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诺曼底号护卫舰VS日本羽黑号驱逐舰:同是更新换代,大有不同

军迷圈官微
文|军机图
在即将过去的这一个月有点热闹,远隔半个地球的法国和日本在两天内各自交付了一艘新型战舰。7月16日,由洛里昂船厂建造的“诺曼底”号护卫舰交付法国海军,至此法国海军订购的反潜型欧洲多任务护卫舰(FREMM)全部交付完毕。7月17日,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第1616号護衛艦”在日本联合海洋株式会社横滨会社矶子造船厂下水,并被正式命名为“羽黑”号,这标志着日本海自的“宙斯盾”驱逐舰建造计划正式告一段落。从概念上来看,这两艘战舰都具有“总结性”,不过这是“旧的终结”还是“新的开始”?我们一起来对这两艘战舰窥探一二。

谈“出身”:法意联合VS日美同盟
说起来,“诺曼底”号是一艘很有意思的战舰。说它有意思,是因为这艘战舰并不是建造之初的“诺曼底”号。2009年,FREMM法国型的二号舰“诺曼底”号开工建造,2012年10月18日下水。该舰本来计划交付给法国海军,奈何当时法国财政拮据,于是该舰被以“热舰”状态出售给了埃及。2015年6月23日,“诺曼底”号交付埃及海军并更名为“万岁埃及”号,由此“诺曼底”号的舰名和舷号双双出现了空缺。而作为FREMM法国型的第六艘的新“诺曼底”号虽然继承了“诺曼底”号的舰名和舷号,但该舰事实上本来不该出现在洛里昂船厂的船舶建造计划之中——按照原定计划,法国的前6艘FREMM为反潜型、后2艘为防空型,而由于老“诺曼底”号的出售,事实上目前的新“诺曼底”号是法国建造的第7艘反潜型FREMM,完全是个计划之外的“私生子”。

不过,既然埃及海军欣然接受了法国推销老“诺曼底”号的建议,FREMM型护卫舰就自然有其吸引客户的亮点。FREMM计划由法国和意大利联合进行,是欧洲规模最大的水面战舰联合建造计划。2002年11月,法意两国正式启动了FREMM项目,2004年10月25日开始研究和设计,最初两国总建造量计划达到27艘,计划用于替换法国的“乔治·莱格”级驱逐舰、“图尔维尔”级驱逐舰、“代斯汀多夫”级巡逻舰和意大利的“西北风”级护卫舰、“狼”级护卫舰,后削减到法国8艘、意大利10艘,另有两艘分别出口给了埃及和摩洛哥。FREMM吸取了法意两国在大型水面战舰方面的技术经验,特别是两国联合开发“地平线”级驱逐舰的先例更为FREMM项目奠定了基础。

而“羽黑”号驱逐舰从“血统”上来说,则是不折不扣的“美日联军”。“羽黑”号是“摩耶”级驱逐舰的二号舰,该舰在“阿利·伯克”级基础上改进设计而来,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第二艘万吨级导弹驱逐舰。作为28DDG(平成28年造舰计划)的产物,“羽黑”号在其前型“爱宕”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大了吨位、并采用了“基线”9版本的“宙斯盾”作战系统,使其成为目前作战能力最强的“宙斯盾”战舰之一。“羽黑”号将与其姊妹舰“摩耶”号共同替代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旗风”级驱逐舰、成为日本海自护卫群的主力防空舰,这意味着在“金刚”号驱逐舰服役26年之后日本海自的防空型驱逐舰终于完全迈进了“盾舰”时代。
看能力:反潜专精VS防空一流
从设计思路上来看,“诺曼底”号和“羽黑”号存在着很明显的差异。“诺曼底”号作为以反潜任务为核心的战舰,其舰载武装和设备基本上围绕反潜作战进行配置。该舰配备有1门76毫米舰炮、四座八联装导弹垂直发射装置、两座四联装“飞鱼”反舰导弹发射架、两座20毫米机炮、两座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诺曼底”号拥有32个发射单位的导弹垂直发射装置,但该舰的导弹发射单元并不统一,其中16个单元用于发射“紫菀”-15近程舰空导弹,另外16个单元则用于发射SCALP-NAVAL对地巡航导弹;“诺曼底”号的直升机起降甲板和机库能支持13吨级的反潜直升机,通常配备两架NH-90反潜直升机。

不过,虽然“诺曼底”号防空能力一般,但该舰却配备了性能出色的“武仙座”相控阵雷达,该雷达采用单面旋转阵列天线,能探测250千米距离上的空中目标和80千米距离上的海上目标,能同时追踪500个以上的目标。而作为一种反潜型护卫舰,“诺曼底”的声呐系统更不含糊,该舰配备的UMS 4110CL型主/被动低频舰首声纳能针对不同深度的海域调整工作模式,并能够对可能造成威胁的鱼雷和水雷提供告警。“诺曼底”号还装配了UMS-4249主/被动低频拖曳阵列声纳,此款声呐可根据水文情况进行信号修正,配合舰首声纳能实现360°无死角探测。应该说,在同吨位级别的战舰中,“诺曼底”的雷达和声呐配置是不低的。
相比之下,“羽黑”号驱逐舰则完完全全围绕舰队防空这个任务进行设计。“羽黑”号配备有1门127毫米舰炮、96单元导弹垂直发射装置、两座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两门“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羽黑”号采用的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型号为Mk41,该系统虽然能够发射不同类型的导弹,但在“羽黑”号上主要用于装填“标准”系列舰空导弹,通常装填64个单元以上的“标准”-2或“标准”-6远程舰空导弹,也能发射“标准”-3执行末端反导拦截任务,能提供相当强大的舰队防空火力。
作为一种“宙斯盾”战舰,“羽黑”号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配备的AN/SPY-1D型相控阵雷达。这种雷达具备对掠海飞行目标的远程探测和跟踪能力,并能够识别和跟踪弹道导弹类目标,其抗干扰能力强、适合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工作。同时,为解决AN/SPY-1D雷达天线位置造成的探测盲区,“羽黑”号在主桅上安装了AN/SPQ-9B型对海搜索雷达用于中近距离的低空目标探测。“羽黑”号虽然不是以反潜任务为主的战舰,但仍配备了完善的反潜作战系统,包括AN/SQQ-89A (V) 15J水下作战系统、AN/SQR-20拖曳式声呐、OK-410(V)3拖曳阵列声纳和MFTA拖曳声呐,并能够将追踪到的潜艇信号数据通过数据链实时传递给其他作战单位,因此虽然自身不突出反潜但在舰队作战中能胜任搜潜任务。
比长短:攻击至上VS防守优先
作为一种排水量6000吨级的战舰,“诺曼底”号却配备了两架NH-90反潜直升机、并能将其中一架更换为EH-101,结合自身的可装填反潜鱼雷发射管,能提供可观的反潜火力。而“羽黑”号虽然也能搭载两架SH-60K反潜直升机,但对于该吨位的战舰来说这种搭载能力中规中矩,同时也比不上“诺曼底”号对EH-101这种大型反潜直升机的支持能力。目前“诺曼底”号并未配备反潜导弹,但该舰用于发射巡航导弹的“席尔瓦”A-70垂直发射系统目前事实上处于闲置装填,而该系统用于发射“紫菀”-15又过于浪费、且效费比并不高,因此未来很有可能用装填和发射反潜导弹。而“羽黑”号虽然也能使用Mk41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但这势必会削弱该舰的防空能力,从日本海自对该舰的使用方式来看得不偿失。

相反,从防空能力上来看,“羽黑”号的Mk41垂发系统无论是发射单元数量还是火力覆盖范围都远超过了“诺曼底”号的“紫菀”-15。同时,由于“诺曼底”号并不拥有传统意义上的近防武器,两门20毫米机炮仅能提供有限的对空射击能力,而“羽黑”号上的一门“密集阵”在火力强度上就超过了“诺曼底”号的两门20毫米机炮。虽然“诺曼底”号的76毫米舰炮能提供部分防空火力,但与近程舰空导弹配合仍难以完成拦截来袭反舰导弹的任务。因此,“羽黑”号无论是舰队防空能力还是点防空能力都比“诺曼底”号更强,两者的防空作战能力显然不在一个档次。
在反舰火力上,“诺曼底”号的“飞鱼”反舰导弹和“羽黑”号的88式反舰导弹性能相近,同时两舰的反舰导弹发射单元数量相同,因此两者不分上下。虽然“羽黑”号凭借127毫米舰炮的火力优势在近程反舰作战中比较占便宜,但“诺曼底”号的76毫米舰炮射速更快、瞬时火力强度更高,且未来也有换装127毫米舰炮的计划,因此这一领域两者同样打了个平手。“羽黑”号的“基线”9型“宙斯盾”系统相比于“诺曼底”号的DCNS/DSIS分散式战斗管理系统更为成熟,技术水准则难分伯仲。总体来看,“诺曼底”号在反潜能力上比“羽黑”号更胜一筹,属于“进攻型选手”;而“羽黑”号强大的防空能力则是“诺曼底”号所不具备的,属于“防守型选手”。
看定位:同是更新换代,内涵大有不同
与其他新型战舰一样,“诺曼底”号和“羽黑”号服役后将替换本国海上力量的老式驱逐舰,但两者的作用明显不同,这从两者的任务职能就能够明确无疑。与美国海军使用“阿利·伯克”级“包打天下”的情况不同,法国海军和日本海自都将战舰进行明确的任务分工,而防空和反潜自然是其中的两个主要方面。“诺曼底”号在任务职能上相当于日本海自的通用驱逐舰,即与同“羽黑”号配合运用的“村雨”/“高波”级、“秋月”级定位类似;而“羽黑”号则相当于法国海军中的“地平线”级和防空型FREMM。换句话说,如果“诺曼底”号和“秋月”号在同一个国家的海上力量中服役,两者将成为“黄金搭档”。

而对于法国和日本两国海上力量来说,“诺曼底”号和“羽黑”号虽然标志着各自的造舰计划暂时画上一个句号,但这并非是终结而是新的开端——法国和日本都属于海上力量实力较强、但总体规模有限的国家,并且面临的海洋安全环境各有其短,因此不免要面对用有限的舰船应对大量的海上安全问题的麻烦。可想而知,“诺曼底”号和“羽黑”号在未来各自的服役历程中显然都会承担繁重的任务,而任务中反馈的需求和不足又将成为新型舰船的研发导向。同时,对于中型国家来说,连续小批次建造大型战舰,比单次大规模建造战舰更划算,所以并不是说“诺曼底”号和“羽黑”号服役,就意味着法日两国海上力量的造舰计划将完全停止。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