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空的守护神:航程高达4000千米 甚至比歼20还重要

军迷圈官微
文|利刃军事
当下中国空军的战机序列中,研发中的最新型五代机FC-31(歼-31)是当之无愧的明星战机,而少量列装的歼-20也不负众望,展示出世界一流水平。不过,有一款服役十多年,数量超300架的老式战机,却始终担当者中国空军的中流砥柱,它就是在俄罗斯苏-27基础上实现国产组装的歼-11战机。

歼-11具备超过4000千米的航程,拥有10个挂点和较大的载弹量,具备极强的战斗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国产自主化改装进程的深入,包括歼-11D、歼-11BS、歼-11BH等众多改款型号战力大幅度提升,侧卫系列战机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继续成为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机。
从中国空军的建设成长角度来看,歼-11的出现,可以说一举改变了曾经中国战机严重依赖进口的格局。尽管从根本来说,歼-11是我国经过俄罗斯的技术授权,在苏-27SK的基础上进行的国产组装制造,然而它也给予了中国航空工业特别是战机研发制造业快速成长的动力。中国空军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引入苏-27SK,这款战机除了在航电武器等方面落后于世界主流战机之外,其余方面均属于世界一流水平。在实现了国产化和量产的基础上,中国充分发挥了自身在航空电子工业领域的优势与经验,将歼11的雷达和航空电子设备不断更新替代,并采用国产FWS-10发动机,让其远远超出了苏-27SK的综合战力水平。在获得了成熟的机体平台生产技术的基础上,中国也全面进行了现代化战机的国产研发生产进程,为后续出现的歼-20以及计划中的歼-31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歼-11量产列装以来,先后衍生出歼-11A、歼-11B、歼-11BS和歼-11BH等多个型号。从歼-11BS开始,包括国产综合武器系统、雷达导航系统、四余度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以及用于反隐身作战的EOTS航电系统就已经全面应用到了后续生产的歼-11战机上。特别是近五年以来,随着国防军事研发力度的不断加强,歼-11的“魔改”进程不断加速,其最新型号完全可以跻身三代半战机行列。与此同时,随着最新型的国产霹雳-15空对空导弹的技术兼容,歼-11战机的超视距作战能力大大提升。
不仅如此,从中国的国情特别是国土防务的需求来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歼-11战机的战备巡航功能也无法被完全代替。众所周知,中国幅员辽阔,除了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之外,还有漫长的海岸线。包括歼-10在内,目前中国空军现役许多战机都无法胜任大航程飞行作战的任务,而拥有4000千米以上航程的歼-11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从中国空军对于战机“装备一代,研发一代”的基本方略来看,下一个十年周期的战机配备体系已经基本确立了框架。其中,国产歼-20与引进自俄罗斯的苏-35战机将成为制空权争夺的主力战机,而歼-16、歼-10C等多用途战斗机则承担战略打击及战术辅助功能。而对于歼-11而言,除了一部分早期型号的歼-10A、歼-11B逐步退居二线之外,大批量的歼-11D、歼-11BH等战机将与歼-20、苏-35形成高低配合,继续担当保卫中国领空与领海的重任。由于歼20数量有限,歼11系列战机的甚至可能比前者更加重要。(利刃/舍娃)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