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歼31作战半径小,与歼20相比差距甚远?只剩一条路可走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利刃军事

作为当下我国自主研发的两款五代机之一,FC-31战机自实现首飞以来,在备受关注和期待的同时,却似乎和中国空军渐行渐远。特别是其航程短、作战半径小(最大航程1200公里,作战半径不足600公里)的短板,同歼-20相比差距甚远。基于此,中国空军预想中的两款战机高低搭配的作战体系几乎难以实现。从负责FC-31战机项目的中航工业最新的研发动态可以推测,未来歼-31的功能定位极有可能向舰载机领域转型,与此同时,在基本否定了增加外挂油箱的改进方案之后,未来通过换装国产涡扇-15发动机增大航程与作战半径,将是歼-31起死回生的根本途径。

当下,能够同时研发生产两款五代机的国家,除了美国之外,就仅有中国。很显然,美国军方对于两款五代机的功能定位十分清晰,其中F-22战斗机偏重于空战格斗及高空拦截,而F-35偏重于空战辅助及对地攻击。可以说,这两款机型无论是航程、航速还是武器配备方面都做到了针对性配置,在机型上也形成了高低搭配,十分合理。作为后起之秀,我国在国产五代机的研发方面,最早也是很大程度上参考了美国空军的模式,国产首款五代机歼-20隐身性能一流,机动性强且具备大航程优势,因此是未来制空权争夺的主角,和F-22战斗机的功能定位极为相似。相比较而言,歼-31原本是以F-35为蓝本,偏重于对地攻击。但在结构设计上,其狭小的内置弹舱根本无法挂载大批量的精确制导炸弹,甚至载弹量还不如歼-20,加上在发动机上的短板,它在空战领域中不仅无法超音速巡航,不到600公里的作战半径更是极大限制了远距离作战能力。因此,歼-31的角色定位开始变得极为尴尬,也让其未来的列装前景不被人看好。

从根本因素来看,影响歼-31航程与作战半径的原因就是在于发动机单元。众所周知,歼-31依然采用了俄罗斯米格-29战机的同款RD33发动机。尽管这款发动机推重比低、油耗高且采购价格昂贵,但依然是俄罗斯空军最为先进的一款战斗机专用发动机。目前,俄罗斯空军米格-35的发动机正是在RD33发动机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升级。从目前已经服役的各型号五代战机来看,美国空军的F-35、俄罗斯空军的苏-57战斗半径都已超过了1000公里,我国的歼-20更是达到了1500-2000公里。即便是和服役多年的F-22相比,其800公里的作战半径也要优于歼-31。

自前两年开始,中航工业就开始逐步推出了歼-31的改进型版本歼-31A型,从其一系列细节变化就可以推测,它的功能定位正是为未来国产航母舰载机而做出的针对性调整。毕竟,在舰载机领域,目前海军航空兵依然是以三代半战机歼-15为主,而与其相比,歼-31要想最终上舰,同样需要弥补航程短、作战半径小的短板。毕竟,航母舰载机经常需要在航母集群数百公里外进行战备巡航或远距离突袭。从此前媒体报道的画面来看,歼-31A型在造型上相对于原始版本有了明显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机腹位置内置弹仓的扩大。很显然,在提升了载弹量的同时,其储备燃油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从此前央视报道的歼-31A型测试数据来看,其作战半径已经全面超越了800公里。作为一款中型舰载机而言,加上空中加油机的保障,完全可以适应海上远距离巡航作战。

与此同时,随着今年以来,我国航空发动机一号工程"涡扇-15",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最终定型并量产的日程也不断提前。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涡扇-15未来除了将配备于歼-20(目前使用的是涡扇-10B)之外,也极有可能完成对歼-31的发动机国产化换装。届时,最大推力达到22吨的涡扇-15也会让歼-31的航程与作战半径性能全面赶上F-35与苏-57,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重型舰载战斗机。(舍娃)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