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歼-20战斗机,要穿上隐身新衣裳!躲避雷达能力将有震撼性大突破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加特林

中国歼-20战斗机,将要添上一件隐身新衣裳!

中国中科院已研发出一项新材料技术,针对雷达电磁信号建构详尽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分析,以新模型加上突破性材料所做的涂层,可以吸收迄今为止频率最广的雷达波信号。

这一材料与技术若应用在歼–20战机上,将能使它的表面涂层在面对F22与F35时取得上风。

这项重大技术突破是由位于四川成都的中科院光电技术队伍研发出来,新的隐形技术能够使得战机更轻,更不容易被敌方雷达所探测,最关键是新的隐形技术的成本反而变得更低。

报道表示,目前低可探测性(即雷达隐形)技术是通过构造特定的物体外形,改变电磁波信号反射方向,但这项技术主要用于水面舰艇。至于空间有限的战机,一般通过运用等离子、雷达波吸收材料等涂层或表面物质的形式来减少或吸收反射信号,不过这些涂层既重且贵,保持时间也不长,而且只对特定波段的雷达有效,全面性不高。即便如此,这种技术还是有相当难度,以至于研制出5代机的国家屈指可数。

报道表示,相关团队以新开发的技术制作了一种被称为“元表面”的膜,它可以吸收极宽广频率下的雷达电磁波信号。团队成员透露,在最近的一次测试中,这项新隐形技术就成功将特定范围反射雷达信号强度降到可探测阈值以下。上海复旦大学材料系的隐形技术专家并没有参与这项工作,但是一位专家表示,如果成飞的歼–20装备上这项新隐身技术,那么将会在世界范围内所有在役的军用雷达系统上“彻底消失”,其应用波段范围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北约组织目前采用的中型扩展防空预警雷达,其工作频率范围是0.3到1GHz,美国部署的萨德反导系统一直以来被认为性能优异,其工作频率也只在10GHz左右。而一些机场安装的极短探测距离(一般仅有数公里)的高频雷达,用以探测地面上的车辆和飞机运动,一般频率也不会超过20GHz。所以换句话表示,如果战机搭配使用最新的隐形技术,不论怎么折腾,也无法被敌方的雷达所发现。

报道提到,过去外媒一直诟病歼–20隐形性能不够,最关键的是其鸭翼偏转时会产生强度较大的雷达回波,且尾喷口隐形处理完全比不上美国的F–22。但自从2016年11月在珠海亮相的歼–20被央视报道过后,其启用的全新隐形涂料就已经让歼–20焕然一新。如果这次隐身技术再次突破,势必会让歼–20的地位继续上涨。

报道最后表示,这项技术用途极广,除了运用在战机上,包括地面车辆、卫星等未来都有使用隐形技术的前景。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