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重获新生!退役歼6魔改成无人机 与歼20的新组合又将是一把利剑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123军情观察室

舍娃

近年来,我国不仅在军事装备研发上的一系列"魔改"享誉全球,创意十足且实用性极强的"魔配"更是经典频频。最近,1架空军王牌战机歼-20与4架年代久远的歼-6同屏出现在某空军基地,立刻引发了军迷们无数的遐想。事实上,正如大家猜测的那样,这两款跨越几个级别的战机"组队搭档",正是目前中国空军探索尝试的新战术——以歼-20为指挥核心的无人机"蜂群"攻击战术。

和二战时期德国潜艇著名的"狼群"战术相比,无人机"蜂群"攻击战术可谓开辟了现代空战领域的一门新学科。这种以载人战机作为"蜂王",指挥多架无人机形成群峰攻击的战术,最早由美国军方提出并进行探索性测试。去年,美军就曾经尝试用3架F-18"大黄蜂"战斗机作为"蜂王",在其飞上使用了最新型的 "无人机战术通用数据链组件"(UTA)。在实验中,三架"蜂王"共指挥释放多达103架"山鹑"微型无人侦察机,在"蜂王"的指挥引导下,实施了一系列侦察监控任务。可以说,此次歼-20与歼-6的搭配,不仅同美军的战术思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且充分做到了"废物利用",实现了有限作战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歼-6是沈飞在上世纪60年代研发制造的一款老式单座双发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它是在前苏联米格-19战机基础上仿制的,也是我国自主生产的第一款超音速战斗机。作为功勋战机,歼-6曾经大量装备于解放军空军与海军,直到当下依然是中国各军种装备数量最多、服役时间最长的一款喷气式战斗机。值得一提的是,和如今众多新型战机相比,尽管歼-6在性能上已经远远落后,但它曾经为保卫祖国的领空和领海立下汗马功劳。在我军历史上,歼-6至今保持着在实战中击落20多架敌机,自身无一被击毁的辉煌纪录。自1964年歼-6列装以来至1983年正式停产,我国共产生了5000多架,直到2010年正式退役,目前依然有大量歼-6封存。很显然,歼-6无法再作为主力战机使用,但此次经过改装成为无人机,参与到无人机"蜂群"攻击战术中,无疑让大量封存的老旧战机获得了新生。和"翼龙"等众多专业型号无人机相比,歼-6本身更为强大的载弹以及超音速飞行的能力,也可以让"蜂群"攻击战术更具杀伤力与突然性。

与此同时,作为无人机"蜂群"攻击战术的核心大脑,歼-20隐形战机超越F-22的全面性能也将得到充分体现。由于拥有智能化的飞行控制系统,歼-20飞行员在参与蜂群"攻击战术中,可通过机载传感器与数据链随时向"蜂群"发出指令。在目前歼-20普遍采用单座驾设计的情况下,这一点依然可以轻松做到。甚至随着不久的将来,为了进一步实现"蜂群"攻击战术的集群优势,中国空军极有可能推出双座版歼-20战斗机。届时,机组分工将更加明确,在有专职飞行员进行飞行控制的前提下,位于战机后座的武器系统与指挥系统操作人员,可以心无旁骛地对无人机群发出指挥命令,像此前美国测试中出现的多达上百架无人机群协同攻击的效果也将不再是梦想。

当然,由于歼-20与歼-6的协同作战实验尚且在进行中,特别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机型在数据链融合、指挥系统兼容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无人机"蜂群"攻击战术最终定型还需要一段时间。可以预测,一旦中国版"蜂群战术"形成战斗力,歼-20战机的高速机动与隐身性能,配合数千架歼-6的集群式进攻,足以成为中国空军手中又一柄利剑。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