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崭新战舰替代054A?大量使用055大驱技术,全电推进具备隐身能力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谷火平

进入2019年,构成我国海军舰艇“下饺子”浪潮的主力056、054A护卫舰的建造已经进入尾声,056轻护服役了40多艘,还有数艘在建,054A导弹护卫舰在建造了30艘之后,进度明显放缓。056轻护的定位很明确,那就是近海防御、基地防御,而054A的定位则显得有点尴尬,虽然有垂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担当航母的贴身护卫,但054A刚过4000吨的排水量限制了它的远洋作战能力,对于海军来说,054A的适航性、作战能力很快就将满足不了走得越来越远的中国航母编队。在已经有了航母编队防空核心055大驱、主力052D导弹驱逐舰的情况下,我国依旧需要一款具备更强远航能力、承担反潜与部分防空任务的新型通用护卫舰,057型由此而来。

​最近几年,有关057型导弹护卫舰的具体细节不断曝光。据悉,057型将采用更加封闭的设计,具备一定的隐身能力,并大量使用055大驱技术,如X波段相控阵雷达、S波段相控阵雷达,双波段的组合将极大增强057型导弹护卫舰的对海、对空探测能力,为航母编队提供更丰富的目标细节信息。与此同时,057型的排水量将提升到6000吨,接近部分国家的驱逐舰水平,相较于054A的4000吨有了50%的提升,这意味着057型将具备更强的远洋作战性能,可以容纳更先进的雷达与更多的垂发单元,舰上官兵的居住条件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参考外军相近排水量的驱护舰武备水平,057型导弹护卫舰的垂发单元将不少于48个,防空、反舰作战能力较之054A有了显著提升。

​057型导弹护卫舰或将成为我国首型采用全电推进技术的水面舰艇。虽然全电推进没有在055大驱上实现颇为遗憾,但055大驱的定位使得我军不敢过早在这艘万吨大舰上应用过于先进且未经验证的技术,排水量较小、更好推动的057型大概会成为全电推进技术的尝鲜者。与传统的推进技术相比,由我国马伟明院士团队等开发的全电推进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少、噪声少、稳定性强、便于维护的特点,可以为舰艇腾出更多的空间携带弹药、淡水、蔬菜等物资,减轻官兵的维护负担。采用全电推进技术的057型护卫舰航速将超出054A现有的30节,可以更好地随同航母编队执行任务。

​全电推进为057型带来的低噪声特性将赋予其极大的反潜优势。与使用蒸汽轮机、燃气轮机等动力的舰艇相比,全电推进的舰艇更难被敌方潜艇声呐探测到,可大幅缩短敌方潜艇的发现距离。057型导弹护卫舰将因此在反潜作战中获得更多主动权,在这点上,即便是排水量更大的052D导弹驱逐舰也很难与配备全电推进系统的057型相比。

事实上,外界关于054A后续型号的推测一直没有停下。除了堪称迷你版055大驱的057型方案外,还有一种被称为054B的方案,但054B只是054A的简单放大版本,并没有太多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对航母编队整体作战效能的提升意义不大。反观057型堪称激进的方案,在技术可靠性方面的问题或许存在,但这种改变带来的战力提升更值得注意,它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航母编队的防空、反潜能力。

​057型的出现并不是对054A的否定,相反,正是因为通过054A的建造和使用,我军才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护卫舰。作为一个海军领域的后发国家,054A的出现是我国通用护卫舰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性成果,更关键的是,它快速替换了我军早期的落后驱护舰,帮助我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新质战力,在那几年有力震慑了对我国海洋资源、国家利益虎视眈眈的势力。在某种意义上,054A型是一款具备应急性质的舰艇,它性能均衡、适合大批量建造,虽然不够突出,但同样没有明显的缺点。今天的中国海军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对舰艇的要求也不再是够用就行,我军需要更强的远洋作战能力,于是乎,055大驱横空出世,加长版052D下水,057型的出现符合这一潮流。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