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1小时把公路变成机场,中国14万公里高速,可耗尽美俄弹药库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观察眼

在现代战争中,制空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离开空中力量的保护,任何陆上、海上的军事行动都将面临极大的阻碍。因此,快速消灭敌军战机、夺取制空权成为主流的战争开篇方式,而摧毁敌方机场、把敌方战机于机场击毁是最有效的方法。

珍珠港事件及二战期间德国对苏联的闪电战都是极好的例子,大量美军、苏军战机还没起飞就被击毁在地面上,或者因为机场跑道被毁而无法正常起降,因此空中力量被极大地削弱,失去空中力量保护的地面部队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

苏27高速起降

从二战之后,各国都在努力让战机拥有更多起降场地,在修建更多的机场、加强机场防空的同时,渐渐地意识到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不就是最好的备降机场吗?于是,美国、法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在建设高速公路时都会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既宽敞又平坦的优质路段,当作空军的备用跑道。

我国作为基建狂魔,自然不缺高质量道路。据悉,在我国有14万公里长的道路,可供起降各种轻型、重型飞机,1小时之内就能变成野战机场。想要瘫痪这些高速公路,耗尽美俄的弹药库也做不到。

运输机高速起降

把高速公路转化为机场跑道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开战初期,那些被标在地图上的机场是敌方的首要攻击目标。在今天,各种专门针对机场跑道研制的反机场炸弹层出不穷,它们往往以子母弹的形式出现,被导弹等载具送到敌方机场后迅速散布、侵彻机场跑道,使跑道变得坑坑洼洼。

在二战末期,驾驶Me-262的德国王牌飞行员,就因为机场坑洼导致起降失败,因此丧命的比比皆是。失去机场让已经起飞的战机将“无家可归”,必须在燃油耗光之前进行紧急降落,以跑道标准建设高速公路就等于拥有了许多编外机场,可以极大地扩充己方起降能力。

从ME262开始,战斗机对机场的要求越来越高

同样是二战的经验,当盟军在诺曼底抢滩登陆时,最恐惧的不是德军的岸防大炮,而是随时可能出现在头顶的德国空军,但它们始终没有成群结队的出现,就是因为诺曼底附近的机场都被盟军炸瘫,连法国的道路都被轰炸机炸的坑坑洼洼,驻扎在本土或者深陆的德国空军,无力支援前线作战。

外军战机高速起降训练

对于疆域广阔的国家来说,高速公路机场有着更加特别的意义。早在大建高速之初,我国就开始有计划地建设能够承载战机起飞的路段,到目前为止,这种路段已经遍布大江南北,特别是在人烟罕至的边境地区,这些地方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很难建设永久性机场,建设符合战机基本起降要求的高速路段有利于我军的快速部署和战机的紧急起降。

直升机在高速公路起降

长期以来,空军都有高速起降训练的传统,这也是应对当代复杂战争环境的必修科目,毕竟指望敌人的导弹碰巧没有炸到自家跑道的想法是极其幼稚的。有了这些高速公路机场,战斗机的战时转场和紧急降落都有了更好的基础设施保障。

一直有不少人,对花费巨额资金建设高速公路的做法感到不理解,他们认为高速公路建好了也是闲着、浪费钱,还不如把建高速的钱当补贴和福利发了。的确,动辄上亿人民币一公里的高速很昂贵,但除了我们国家之外,有哪个国家愿意不计成本地给山里人修路,又有哪个国家的高速公路建设如此具有前瞻性?事实证明,这部分人低估了我国经济发展对道路运输的旺盛需求,也没有意识到高速公路对国防、扶贫、救灾等领域的作用。

起降训练

由于建造质量过硬、选址相对较好,我国的高速公路普遍具备起降战机的能力,这是那些国土狭小的国家比不了的。虽然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早在2018年就突破了14万公里,但作为基建狂魔,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依旧没有丝毫缓下来的意思。

可以预见,未来,可供战机起飞的高速公路只会越来越多。反观美国,其高速公路等主要公共基础设施大多建设于罗斯福新政和二战结束后的那几年,虽然坐拥北美中央大平原的美国有着更加平坦的地形,但其高速公路系统已经运行多年,许多高速公路路面状况恶劣,完全不适合战机起降。

对基建的不重视使得这一趋势愈演愈烈,目前来看,美国境内适合飞机起飞的高速越来越少了。虽然美国孤悬北美大陆,机场被摧毁的可能性很低,但谁能保证这种事不会发生呢?没人喜欢战争,但战争总是发生,和平时期的战备是阻止战争、保障和平的必要措施,而像高速公路这种平时用于民、战时可用于军的设施,就是一种高效便捷的战备手段。

在建设社会经济的同时,顺便具备了一定的战备功能,这类具备军民两用性质的基建近些年来长期存在,最近几年,就连很多小城市都在建机场,平时停靠私人飞机、服务旅游,战时亦可为空军所用。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