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挑战坦克地位,国产反坦克导弹进入快车道,目前已发展到第4代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观察眼

在中津防务车辆展上,展出的高德红外的QN-502C车载通用反坦克导弹非常引人注目,这展现出了我国在反坦克导弹上的新成就。就目前而言,反坦克导弹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标志着我国的反坦克导弹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阶段。

反坦克导弹的探索

我国的反坦克导弹研制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由于与当时的苏联老大哥出现裂缝,为了应对苏联的装甲突击群,我国开始大力研制各类反坦克炮,同时也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最早研制的反坦克导弹被命名为红箭-73(AFT07),它是我国技术人员通过对苏联AT-3(9K11)“萨格尔”反坦克导弹进行测绘研究后开发的仿制型号。虽然红箭-73能够基本满足我军当时一线作战部队的要求,但是其最突出的弱点就在于命中率较低,只有70%左右,而在实战中可能更低,所以红箭-73后来出现了很多改版。随着经验的累积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红箭系列的优势也逐渐明朗,主要表现在其导弹性能先进、体积小、成本低。

图为红箭-73反坦克导弹

红箭系列的研制成功大大鼓舞了我国反坦克导弹的科研队伍,于是他们在红箭-73的基础上,又开展了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红箭-8的研制工作,并取得圆满成功。红箭-8的命中率不仅高达90%,其通用性能也极强,可由单兵、越野车、装甲车、直升机等多种平台进行发射,同时也衍生出了多种型号,性能非常出众。但是,红箭-8仍然存在发射阵地容易被火力压制、需要人为进行全程操控等技术缺点。

反坦克导弹的“快车道”

随着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反坦克导弹的发展进程也逐渐加快,性能也有了质的提升。红箭-9的射程突破5公里已经不值一提,红箭-11和红箭-12反坦克导弹的出现则大大增强了我国反坦克导弹的实力,标志着我国反坦克导弹进入快车道。

那么红箭-11与红箭-12到底先进在什么方面呢?在这两型反坦克导弹研制之前,美国率先在单兵反坦克导弹领域推出了以热成像制导技术为核心的标枪反坦克导弹,俄罗斯则推出了以激光架束制导技术为核心的混血儿导弹与短号导弹,而红箭-12与红箭-11就是分别吸取了这两者的制导技术并在性能上加以提升,使其更加符合时代需求。就红箭-11与红箭-12两者相比,红箭-1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但是不具备红箭-12“全自动化”的能力,操作过程漫长,而且人为失误的影响较大,而且红箭-11不能实现高炮弹道攻顶的能力。而红箭-12虽然非常先进,但其热成像制导技术过于复杂,可靠性和经济性都比不上相对实力较弱的红箭-11,因此红箭-11和红箭-12的同时存在是折中的最优选择。

图为红箭-11反坦克导弹

未来反坦克导弹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反坦克导弹的快车道,那么未来的反坦克导弹会有什么发展趋势呢?就目前而言,反坦克导弹已经基本具备了全天候、多用途、智能化等特点,要想做进一步优化改进,大致可反映在射程、威力、体积等方面。

第一,射程范围要继续扩大,扩大攻击半径就意味着我方反坦克导弹的“手”要比别人的长,这是在实战中制胜的一个关键点,在保证己方安全的基础上对敌方造成打击。第二,杀伤力要进一步提高,可对寻找新的攻击方式并加以研究改变,由此提高破甲威力,同时对新型战斗部进行研制,用以提高其杀伤能力。第三,体积要进一步减小,体积小可以使反坦克导弹整体更加轻盈,灵活性得到加强,在实战中的生存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图为红箭-12反坦克导弹

总而言之,从红箭系列反坦克导弹的发展可以看出,我国在反坦克导弹的研制和改进技术上已经非常老道,我国研制出更先进、更智能化的反坦克导弹的时间已经指日可待,我国的制导技术从默默无闻到跻身世界一流,这种进步是巨大的。按照我国目前的发展势头,如果我国能够快人一步抢先研制出下一代反坦克导弹,那么无疑会成为西方新一代主战坦克的克星,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