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高超音速导弹遇难题?美情报部门估算具体数量,关键材料太缺乏

军迷圈官微
文|军武观察
美国媒体CNBC近日发布消息称,引用美国情报部门“不明人士”的话来讲,当下由于俄罗斯“先锋”高超音速导弹的生产成本过于高昂,因此美方预计它们产量不足60枚。
同时报道中也指出,根据美国情报机构一个月之前拟制的报告看,俄先锋导弹之所以无法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制作该导弹的关键材料——碳纤维。据说从2018年开始至今,俄方都未找到合适的碳纤维供应商。

当然,一说起高品质碳纤维材料,估计军迷们都会在第一时间想起日本和一些欧美国家,而俄罗斯由于长期受到西方的制裁,所以理论上它的确很难找到合适的碳纤维供应商。那么话说回来,碳纤维材料又和“先锋”导弹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导弹和战斗机的运行原理差不多,都是依靠发动机推力升空加速,只不过战机可以反复使用,而导弹只是一次性用品而已。也正是因为如此,两者在某些材料的使用上也基本相通。

比如美国的F-15和F-16以及隐身战机,目前某些关键部位和结构件上都使用了大量的碳纤维材料,它不仅增加了战机的耐热性和强度,而且也可在降低战机自重的同时,又达到更高一级的蒙皮效果,可谓一举多得,是现代化战机不可或缺的一种高科技复合材料。
而返回头再看高超音速导弹,它虽不需要蒙皮减重或增加不必要的强度,但由于高超音速飞行会给弹体带来高温,因此理论上也需要碳纤维材料来隔热。

更何况俄罗斯“先锋”高超音速导弹的速度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0马赫,所以美国情报部门就会想当然的认为,俄罗斯想要大量产出“先锋”导弹,就必须大批引进碳纤维材料,事实真是如此吗?
同一天,莫斯科军工专家就对此做出回应,声称这只是美国情报部门散布的谣言,不可信。举个例子,目前俄罗斯的太空飞船、火箭,甚至弹道导弹都采用了隔热技术和材料,然而至今并没有碰到任何问题,何况先锋导弹?

退一步讲,就算“先锋”由于速度太快,因此需要一些新材料和技术,而俄方在设计时也必然会考虑到这些问题,既然明知道未来某些材料会受限,如果不采用其它技术来避免,就说明该武器的研制是失败的,何必拿出来量产?
不过,综上来看,美情报机构还是有一句话说对了,那就是成本问题,根据俄目前的经济情况看,不是买不到碳纤维材料(中国成本较高),而是想找一家价格相对较低的材料供应商而已。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