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中国刚在南海划定“禁航区”,最新军演传递多重信号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阿尔法军事

​(一)

新闻越短,威慑力越大。

7月1日,据观察者网消息,中国海事局官网发布最新航行警告,解放军从6月29日至7月3日在南沙举行军演,将南沙与中沙群岛之间公海2.2万平方公里划为“禁航区”,引发强烈反响。

这是我国继1980年试射洲际导弹在南太平洋设立禁航区以来,设立最远的禁航区。对于这次海军演训的具体内容,盖子目前还没有揭开,但是依然留给了外界充分的想象空间,传递了多重信号。

以往中国也曾以军事训练为由,在南海海域划定临时禁航区,但几乎都在广东或海南岛近海一带。这次将范围划定在远离陆地的南沙与中沙之间,足足向前推进了上千公里,并且这一带是南海最深的中央海盆区域,这意味着此次军演绝不是螺蛳壳里做道场,而是广阔天地大作为,也注定将有大场面呈现。

从时间上看,这场军演的选定的时间点,正是近期南海暗流涌动激烈的时候。6月以来,法国航母“戴高乐”号访问新加坡,美国航母“里根”号的编队以及日本准航母“出云”号的编队又先后进入南海,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编队也刚离开南海,这么多大家伙先后涌入南海绝不是一般的较量,完全是“五大门派”高手围攻光明顶的剧情再现,发生在中国门口的这一轮博弈的烈度前所未有。

真理永远在大炮射程之内。中国的南海维权方式正发生着根本性改变,对付横行霸道者,强有力的拳头才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二)

南海是通往全球海上通道的门户,每年约有3.4万亿美元贸易往来,中国海运贸易的64%都是通过这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安全与这些水道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全球主要军事强国之一,南海更是中国海空军走出去的主要通道,中国的战略安全空间依然与这些航道紧密相连。

毫不夸张地说,南海是中国经济的生命线,也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支点。一旦美国等西方国家掌控了南海,我们就等于被人扼住了脖子,事实上,这也是当前美国最想干的事情。

1月,驻扎在日本的美军导弹驱逐舰“麦克坎贝尔”号与英国护卫舰“阿盖尔”号在南海进行海上联合军演。这是自2010年以来,美英军舰首次同时出现在南海。

2月,英国国防大臣公开表示,要将英国皇家海军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部署在太平洋地区,届时这艘航母将搭载英美军队的F-35B战机执行任务。此前,英国海军旗舰“海神之子”号两栖攻击舰根据美国“指示”,曾航行到西沙群岛附近。

4月,美海岸警卫队司令舒尔茨宣布,美海岸警卫队已加强在亚太地区的部署,并参与中国周边海域的警戒巡逻,以稳妥应对中国海上民兵力量在南海宣示主权的做法。随后美国国防部继续加码,表示将把中国海警及渔船视为中国海军,采取相同的应对方式。

5月,美韩导弹驱逐舰“普雷布尔号和“中洪号”驶入中国控制的南沙群岛赤瓜礁12海里。两周后,美国派出航空母舰,与“普雷布尔号”在黄岩岛附近进行了同样的演习。

6月,法国航母到访南海,美日双航母编队首次驶入南海,五角大楼直白表示,这一“无害通过”意在挑战北京方面的“过度海洋主张”。

在南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自由横行”是常态,擅闯红线更是数见不鲜的新闻,中国的克制反而被视为软弱可欺。西方人不了解中国人的谦让,更不相信中国的和平崛起道路,他们的脑子里永远装的是“零和博弈”“冷战思维”以及“修昔底德陷阱”这一套。

(三)

近年来,中方已经无数次重复过自己的南海主张、和平立场,也无数次发出警告和抗议,中方的军舰和军机在南海不止一次发生过危险接触。但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逢敌亮剑、以拳头对拳头才是西方打交道的正确姿势,并且我们也有这样的底气和本钱。

以前的中国海军由于缺乏远洋作战能力,被称作“黄水海军”。如今,中国海军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和可喜进步,早已走向深蓝。太平洋足够大,不仅仅只容得下美军。

仅在过去的一年间,我们看到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航母“带刀侍卫”055型驱逐舰下水以及大批新锐战机纷纷建造,造军舰像“下饺子”的中国正在打造一支强大的“蓝水海军”。

从白马庙到浩瀚大洋,从“西沙精神”到“航母精神”,中国军舰的足迹开始出现在世界四大洋的任何一个角落,哪里有任务,哪里就会出现中国海军的身影,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走向“远海护卫”,航迹遍布四大洋,几乎访遍世界所有沿海国家。

在南海军事演习已经成为中国海军训练的固定科目,而且几乎每次都是“规模空前”,可以说一次比一次给力。中国的岛礁建设稳扎稳打地在防卫的框架下进行,成效显著,在步步为营的中国海军面前,美军越往前拱,遭遇阻力的风险越高。

南海问题,美国小牌多,但中国主牌多。我们有足够的发言权,也有充分的底气与实力和玩火者周旋下去,即便是擦枪走火,我们也有海上拼刺刀的勇气和精神传统,更何况这场博弈的天平早已经开始向中方倾斜,我们没有不自信的理由。

(四)

与2016年南海仲裁案前夕中国那次南海演习对比,可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信息——

当年,所谓的“南海仲裁案”定于7月12日出仲裁结果,我方军演时间为7月5日至7月11日,而演习地点选在西沙海域而不是饱受争议的南沙群岛,显然是经过了慎重的“战术考虑”。

而这一次,中国军演的时机是美英法日等国航母密集进入南海的时候,但是演习的区域已经向前推进了1000多公里,范围更是成倍激增,完全就是一副甩开了膀子的架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南海后院已经稳住了,没有了过多顾虑。

在经历2016年一系列风波后,2017年8月“南海行为准则”框架在马尼拉获得东盟与中国的正式通过,成为协商“南海行为准则”的遵循依据。随后,有关加快这一准则磋商的呼声和共识越来越高,谈判进程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全方位的交流合作节节攀升,邻居之间的串门和走动必定越来越频繁。

2019年4月,全世界的目光前所未有地聚焦在了东方,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阅舰式上,东盟十国领导人首次集体来华共商合作大计;随后,继中国与东盟十国军队“海上联演-2018”之后,中国-东南亚国家“海上联演-2019”走马上阵,尽管两场军演时间间隔不到半年,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互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安全稳定这一关键词已经成为了南海周边国家普遍而深刻的共识。

在6月22日举行的第34届东盟峰会中,东盟表示热烈欢迎中国同东盟在南海继续加强合作,并对双方按照既定时间表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谈判感到“备受鼓舞”,东盟将努力在2019年内完成对“南海行为准则”单一磋商文本草案的第一轮审读。

美国、日本等域外国家对南海问题的干预从来就没有消失,但他们难以再像以往那般让东盟和中国因南海问题激烈对抗。在这个关键时刻,东盟携手并进的精诚合作姿态,已经展示出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强烈和平意愿,也不允许争议影响相互之间的互信与合作,这其实相当于直接宣告了美国随意罗织“军事化”“威胁论”等陈词滥调已经没有市场了,更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可以随意找到见缝插针的机会。

中国能在南海摆出这样史无前例的大场面,与其说是没有了后顾之忧,倒不如说是得到了东盟无形之中的支持,也许下一次我们的军事演习区域就推进到了祖国最南边的曾母暗沙附近。

可以预见,美国无论如何卖力学鬼叫,注定在南海捡不到一根稻草,只会招致更多反感与鄙视。

(作者:不平则鸣)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