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角设计的航母飞行甲板 竟然有这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军迷圈官微
文|利刃军事

在航母诞生之前,飞机只能在陆地的跑道上起飞和降落,航母的诞生为战机提供了海上起落场地,大大地拓展了战机的作战范围,所有的这一切得益于航母的飞行甲板。我们知道虽然航母的飞行甲板都不小,但是相对陆地跑道而言还是十分有限了。如何能让舰载机在狭小的飞行甲板上安全起降这都是航母设计的关键,现如今的飞行甲板都是采用了斜角设计,这可是经过多年的测试和改进的结果。

其实早期的航母采用的都是全直通飞行甲板,甲板呈长方形,贯通了航母的舰首和舰尾,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都是在同一个甲板上,这样是很容易出事故的。为了安全于是飞行甲板上分成了起飞区和降落区,而且还在它们中间设立了一道安全屏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两个区域相互影响是很大的,导致了舰载机无法同时进行起飞和降落,这样大大降低了航母的作战效率。而且如果舰载机降落时没有挂住拦阻索的话就会撞到安全屏障或者飞机存放区,没有复飞的机会。随着喷气式舰载机出现这个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后来有人提出用“弹性”飞行甲板,但仍旧无法很好解决问题。

后来英国航母专家提出,将飞行甲板左舷偏转,把舰尾的降落区和舰首的起飞区、停机区隔开。于是在“凯旋”号进行了试验,其实并没有对该航母飞行甲板进行改造,只不过通过划线构成了一个斜角降落区,但舰载机却能成功地完成了触舰复飞。之后的多次试验表明,斜角甲板是很不错的设计方案。

斜角飞行甲板通过向左倾斜和延伸,最终在航母的舰首划出了一块狭长的着舰区来用于舰载机的起降。这样不仅将起飞区和降落区独立开来,而且还能保证舰载机同时进行起降作业,甚至如果脱钩的舰载机还可以再次拉直进行复飞,然后完成第二次降落,这样大大地增加的舰载机的安全性和航母的作战效率。
于是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美英两国开始将自家的航母改造成斜角甲板,正在建造的航母也均带有斜角飞行甲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