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F-35坠海盖棺定论,日本飞行员一人背锅,换成歼-20就不会丧命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观察眼

服役不久的国产5代战斗机歼-20,始终紧紧的吸引着国人的眼光,本着居安思危的心态,许多军迷常常喜欢把歼-20与F-35做以对比,毕竟在我国周边的日本、韩国等均装备了F-35,或者驻扎有美军F-35机队。事实上在我国的隐身战斗机中,FC-31才是与F-35属于同一重量级的战斗机,因为FC-31并未正式装备部队,所以我们只能将歼-20与F-35略做对比。其实两者都不算成熟,F-35问题不断、歼-20也在等待最新的发动机,但F-35的问题显然更严重,仅美媒曝光的严重缺陷就高达13处,而所有缺陷都被有意忽视,连日本F-35A坠海也把责任推给已死亡的飞行员“细见章里”,如果他驾驶的是歼-20就不可能丧命。

歼20作为我国第一款重型隐形战斗机,于2007年正式立项,紧接着在2011年新年伊始进行了首飞,并于2016年正式交付部队使用,整个设计验证到装备部队的过程仅有十年,相较于美国F-22长达35年的定型时间,歼-20已经算是早产儿了。F-35在1996年启动项目、2006年首飞、2016年形成初始战斗力,前后长达20年的研发历程,相比之下歼20就显得很高效。有意思的是,F-35和歼-20都受到动力不足的困扰,F-35的研发团队一直在对F-135发动机进行技术升级,之前曾对外宣布其推力超过20吨,而我们的歼-20也在等待涡扇-15等大推力发动机成熟。

其实,F-35与歼-20并不是同一重量级的战斗机,F-35战斗机的定位为联合攻击机,偏重于多任务能力,属于中型的多用途战斗机。但是歼-20的定位是重型空优战斗机,暂且不说其他的技术性能,仅是在这一点上,歼-20就可以吊打F-35。歼-20的体型比F-22都大,F-35在歼-20面前就和弟弟一样,载弹量肯定居于下风,但值得一提的是F-35有着惊人的航程,它的内置油箱容积相当大,作为一款单发战斗机这是相当难得的。

重型战斗机歼-20长约21米,翼展约13.8米,因为拥有巨大的体型,使得歼20可以携带更多的燃油和弹药。据估计,歼-20所携带的燃油可以为其提供最大6000公里的的航程,作战半径达到了2000公里以上,单次起飞可以在隐身状态下携带6枚导弹,在牺牲一定隐身能力的条件下可以携带12枚导弹;F-35长约15米、翼展约10米,单次起飞可以提供2,220公里的最大飞行航程,或者1400公里的作战半径(不同型号差别较大),单次起飞最多可以携带6枚体型较小的导弹,当然完全放弃隐身的野兽模式也能实现较大载弹量。但歼-20是完全可以碾压F-35的,毕竟在极端条件下我们的作战半径和载弹量都占优势。

战斗机的精华体现在座舱仪表设备上,尽管这不是空战胜败的关键,但它可以大大降低飞行员的负担。歼-20基本实现了集成显示控制系统,即控制界面多为屏幕,可以及时获取飞机的各项参数。同时,在控制系统中加入了声控模式,大大的减轻了飞行员的工作量,使飞行员可以更多的观察实时战场环境,而将飞机的控制权委托至飞行控制系统,基本不会出现像日本F-35A那种飞行员迷向坠海的现象。

在近期航展上亮相的歼20座舱,显示屏由原来的4块拓展为6块,仅仅是显示终端的拓展,就意味着歼-20的数字化集成能力有了质的飞跃。而反观同时代诞生的F-35,其座舱虽然也是玻璃化座舱,但是受限于战机整体的空间,无法进一步对座舱进行拓展优化,尽管有诸多航空科技的加持,但其信息处理能力相较于歼20并不占优势。日本40多岁的老鸟飞行员“细见章里”,驾驶F-35在西太平洋坠海就是很好的例子,防卫省最终的说法是飞行员陷入迷向坠毁,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这位飞行员的实力,问题就出在F-35战斗机上。

可能日本也意识到了F-35的缺陷,火急火燎的要研发自己的隐身战斗机F-3,日本计划投入140亿美元开发国产隐身战斗机,而已经确定购买的105架F-35A和42架F-35B,只是用来取代F-4鬼怪或者充当直升机母舰的舰载机,国产隐身战机将作为F-2和F-15J的后继机型使用。在21世纪,是信息争先的年代,谁先获得信息的控制权、优先权谁就获得了胜利,所以仅在座舱系统的设计上歼20就取得了致胜权。综合歼-20与F-35的各个方面可以发现,歼20完全有能力保卫我们的领空。

这两款自卫队主力战机要用日本国产隐身战机来取代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