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俄罗斯频繁遭遇极端天气绝非偶然?俄高官:疑似“气象武器”攻击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谷火平

二战后期问世的“气象武器”,通过人为干预局部地区天气的技术手段,从而造成恶劣天气灾害,其破坏力丝毫不弱于核武器。今年以来,俄罗斯中东部地区极端暴雨天气与干旱频繁发生,导致大片土地处于“水深火热”中。对于这一极度反常的天气灾害,俄罗斯政府高官直言,该国很有可能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新型“气象武器”的攻击。

​根据此前俄罗斯媒体的连续报道,今年5月以来,俄罗斯中东部地区频繁出现反季节性天气。其中,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地区、布里亚特共和国部分地区因为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引发了多处山林大火,面积达到300百万公顷。与此同时,同属于中东部地区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穆尔州和伊尔库茨克州等地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状况,持续加大的降雨量导致洪灾爆发,已经导致30多人死亡和失踪,并有4万多居民房屋受灾。可以说,山林大火与暴雨洪灾除了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之外,还对俄罗斯正在复苏的农业经济予以重创,据初步估计,今年俄罗斯的农业减产将在所难免。

​同一地区出现“水深火热”的不同极端天气,自然引发各界猜疑。俄罗斯国家杜马副手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俄罗斯中东部地区遭受多年未遇的极端天气,绝不是自然天气现象,而是人为使用了“气象武器”。其实,以科学技术手段,随时随地地在某一区域制造出极端天气,已经不是新鲜事。包括地震、海啸、暴雨、飓风、洪灾甚至雪崩、雷击、极端高温低温等,这些覆盖面广、破坏力强的人为气象灾害,已经充分证明了“气象武器”在现代和未来战争中的恐怖能量。

​作为“气象武器”的研发制造大国,美军在越南战争中对北越军队控制区投掷的474万多枚“降雨催化弹”,就是“气象武器”的一种形态。通过大量干冰、碘化银的使用,美军让越南北部地区陷入了持续暴雨天气,并进而引发多处洪灾。可以说,尽管美军最终没有赢得越南战争,但“气象武器”造成的越南民众伤亡及经济损失,丝毫不亚于战争带来的直接伤害。正是因为看到了“气象武器”强大的破坏力,美苏两大国在冷战期间纷纷进行了深度研发,并先后掌握了多种“气象武器”核心技术。比如,1974年,美国就试验了最新型的“温压武器”,人为地将巨型台风引到洪都拉斯,让数万人的某地区遭受到台风灾害。

​对于“气象武器”这种无差别、反人道的杀伤性武器,全球196个国家开始联名抵制,并与1978年被纳入联合国法规,禁止任何国家将“气象武器”应用到战争中。尽管如此,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实验从未停止。根据俄罗斯媒体的报道,2010年,莫斯科郊外某军事基地在一场无名大火中被烧毁,火灾面积达到18万公顷,甚至波及到附近的空军基地,数百架战机毁于一旦。在灾后事故调查中,俄罗斯军事专家发现,这场毫无征兆的大火并不是干旱天气引发,而是美国使用了新型“气象武器”,并通过空天战机进行远程操控。

​很显然,和9年前的意外火灾相比,此次俄罗斯遭受的极端天气灾害更为严重。尽管俄罗斯的猜测并没有找到最有力的证据,但灾害惨案带来的直观效果,也让世界各国人民看到了“气象武器”的巨大破坏力。不得不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要想真正避免和消除这种恐怖武器带来的威胁,相关的反制技术研发将成为迫在眉睫的全球话题。(舍娃)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