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57E到处推销要换钱,俄罗斯希望中国出手,而我们却很为难

军迷圈官微
文|观察眼
苏57是一款双发、重型隐身战斗机,俄罗斯在本世纪前后开始研发生产,最大起飞重量35吨,最大飞行时速据称可以达到2140-2600公里,作战半径1200公里,战斗载荷6吨。苏57战斗机是世界第二种重型隐身战斗机,该机在2010年1月29日首飞成功,至今已经试验发展近10个年头,根据俄罗斯方面公开的信息,苏57将会在今年完成全部的试验。

(俄罗斯一直在积极宣传、推销苏57)
苏57战机整体设计完全按照隐身战机标准进行,包括外形设计、内置弹仓设计、超机动能力设计等等,都是隐身战机的标准设计思路。只是,由于俄罗斯经济实力有限,苏57战机并没有像美国的F22和中国的歼20那样,完全禁止出口。实际上,苏57研发之初就引入了印度参与,意图分摊研发成本。而在印度退出合作,俄罗斯艰难完成该机的绝大部分飞行验证之后,出口创收、分摊成本就成了苏57最大的任务。而从俄罗斯方面公开的表述来看,我国也在苏57的预期出口名单上。
而且,在俄罗斯发布出口型苏57E的同时,俄罗斯就再次提到了该机出口中国的可能。

(苏57和中国国产歼20一样,都是重型双发隐身战斗机)
需不需要继续引进俄制战机,国内分歧很大,但俄罗斯航空工业实力仍超中国
在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一段时间,我国海空军曾经大量进口俄式战斗机,中国海空军的订单甚至还救活了濒临倒闭的俄罗斯航空企业。在我国现役战机当中,俄制战机也占据一定比例,而在几年前,我国也曾再次进口俄制苏35战机。因此来说,俄罗斯想要出口苏57E,率先想到老客户、大客户中国,完全正常。但是,对于是否需要继续进口俄制战机,国内仍有很大分歧。

(我们是俄式战机的老客户)
和上世纪90年代以及本世纪初相比,中国航空产业能力已经大幅提升,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歼10系列、歼16、歼-15等都已经大批量交付,整体性能不比俄制同类战机差。在五代隐身战斗机方面,国产歼20在苏57首飞成功的第二年就已经首飞,现今已经开始向作战部队交付,最早接收歼20的作战部队已经形成战斗能力,这是我们没有必要再引进俄制战机尤其是苏57的根本原因。
但是,国产歼20现今并没有达到完全的设计状态,歼20并未配备国产大推力矢量发动机。受此影响,就有声音认为,很有必要引进一批苏57隐身战斗机,当然了,引进数量自然没有必要太多。

(我们已经有了歼-20)
而且,俄罗斯航空工业整体实力还是要高于中国同行的,即便是在中国航空工业已经取得很大进步的今天,依然如此,在很多领域尤其是发动机领域,中国还落后于俄罗斯。俄罗斯航空工业发展历史绝非中国可比,事实上,中国航空工业的起步就是在苏俄的有偿帮助下完成的。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冷战时期的快速发展以后,现今的俄罗斯航空工业在气动设计、航空发动机等等很多领域也都比中国有优势。因此来说,借鉴参考俄罗斯战机研发的一些经验对现今的中国来说也是有一定必要的。

(苏-57到底该不该买)
同时,单就苏57战机而言,该机也有中国同行需要的东西,比如发动机。根据公开的信息,俄罗斯为苏57研发的第二阶段“产品-30”大推力矢量发动机已经实际装机试验。根据俄罗斯的说法,产品30发动机“高低压压气机、燃烧室等在内的核心机以及风扇、控制系统等子系统和部件,都是从头开始全新研发设计的。采用了全新技术、全新结构、全新材料,与我国进口的苏35战机标配117发动机相比,已经形成明显的技术代差优势”。产品30的最大推力达到18吨,超过美国F22配用发动机的16吨标准,该航发的全向矢量技术也很可能比F22标配发动机有优势,这对我们有不小的吸引力。

(苏57携带的101KS-N机载光电吊舱外观粗糙,尾部的冷却进气口凸出,完全谈不上隐身)
但是,我们想要得到的东西,俄罗斯愿意给吗?俄罗斯会给吗?很可能都不会,想要仿制产品30,俄罗斯不会允许。
我们想的太美好,俄罗斯或者任何别的国家都不会让我们如愿
对于我国现今还有没有必要引进苏57的问题,国内的观点还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即便需要引进,我国想要的也不是苏57这款战机本身,我国想要得到的是包括产品30发动机在内的一些独特技术。国内支持引进苏57的声音就认为,我国引进苏57的数量完全没有必要太多,能够帮助我国企业做技术参考就可以了,就像当初的苏-35一样。

(当初引进苏35就备受争议)
而且,苏57性能究竟如何,是否完全达到隐身战机的标准,国内的说法也不一致。至今为止,并没有完全可信的信息证明,苏57的内置弹仓具备实战能力,苏57有没有解决隐身战机内置弹仓的应用问题,现今仍然存疑。在此之外,该机的航电系统也广受质疑。

(苏57携带电子吊舱的图片也曾引发广泛质疑,该机内置弹仓的问题也还没有答案)
作为一款最尖端的五代隐身战斗机,苏57居然意外的被曝光携带完全没有进行隐身化设计的101KS-N机载光电吊舱进行试验,而这样的反常规设计在现今所有的隐身战机身上都没有。受此影响,有人就认为,俄罗斯苏57隐身战斗机的内置弹仓和航电系统,很可能都还没有达到五代隐身战机的标准,甚至有声音将苏57定义为最强四代机。

(俄罗斯在战机研发制造方面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俄罗斯航空工业的整体能力至今仍然高于我国同行)
同时,航电系统原本就是俄罗斯的弱项,在苏联时期,苏系战机的这些技术就落后于西方同行。而在这些系统的研发生产方面,中国航空工业的进步还是比较大的。歼20总设计师就曾公开表示,航电技术代表的战斗机综合信息处理能力就是歼20的强项。而且,我国歼10系列战机、歼16战机、甚至枭龙系列战机近几年的改进发展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受此影响,苏57对中国还有吸引力的东西,恐怕就只剩下产品30发动机了。可是,想要通过引进苏57成品获得这些技术,我们想的有些太美好。

(产品30装机测试)
在现今的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很清楚,航空发动机是我国航空业为数不多的短板。而以中国航空产业的发展速度,以及中国人发展高端技术的能力,只要给中国一点帮助,哪怕是一点小小的引导,中国航空工业就必然能够在短期内由弱变强、并成为昔日老师的最大竞争对手。
受此影响,现今的世界恐怕没有多少国家愿意向中国出售高端技术,很依赖中国军事装备市场的俄罗斯就更不可能了,俄罗斯明显不会愚蠢到为自己树立一个竞争对象,并帮助中国降低对俄制装备的依赖。

(苏57第二阶段发动机产品30已经首飞测试,公开的消息是性能非常稳定)
举例说明,野牛气垫登陆艇的引进就是例证。我们之所以选择乌克兰,就是因为和俄罗斯谈不拢,俄罗斯不愿意向中国出售野牛气垫登陆艇的技术。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在改造初期,俄罗斯限制向中国出口拦阻索的做法也是例证之一。
至于国内很多人期待的借助苏57发展国产航空发动机的想法,就更加不可能实现了。根据专业人士公开的说法,任何一款先进航空发动机的仿制都是非常困难的,想要仿制成功一款发动机没有几十年时间也是完全不可能的。而仿制一款发动机的时间和独立研发一款发动机的时间,也几乎是相等的。而且,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制造涉及到很多基础工业,没有原始研发生产国的帮助,仿制工作是相当困难的,中国应用AL31系列发动机多年就没有想过要仿制。

至于我国航空企业可以从苏57标配发动机中获得一些灵感,从而帮助国产先进航发发展的说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国已经开始研发18吨推力的涡扇发动机了,这就是涡扇-15“娥眉”,目前正处在技术攻关阶段,这款发动的研发成败,将直接决定我们是否还需要引进苏-57E。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