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福特号航母遭奚落,隐身战机只能有去无回,四千次试验也没解决

军迷圈官微
文|云上的空母
本月早些时候,美国海军对外表示,“福特”号航母上的先进阻拦索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就,完全可以进入部署状态。然而在2019年8月15日,有些眼尖的军事专家就突然发现了问题。很快,“福特”号航母就成为漩涡的中心,饱受来自各方的奚落。

其中一位名为雷恩·皮克雷尔的军事专家最直接的点名了问题。他指出,“福特”号航母的先进阻拦索能够回收所有飞机,包括C-2运输机、E-2C/D型预警机、F/A-18舰载战斗机和EA-18G战斗机,但是F-35C隐身战斗机除外。这个观点,也得到了美国海军官方的证实,因它在公开先进阻拦索的适用机型时,压根就没有提F-35C战斗机。
在F-35C战斗机的研发早期,尾钩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据一直让研发者非常头疼。例如,F-35C战斗机在2012年进行的8次拦阻试验中,居然全部失败。后来终于找到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是后起落架与尾钩的距离太短,只有两米左右。

其次是F-35C战斗机的尾钩强度不足,在碰到甲板后会弹起来,不利于挂住阻拦索。第三个方面是F-35C战斗机的尾钩形状不合理,经常无法挂上阻拦索。在这种情况下,F-35C战斗机就不得不复飞。如果飞行员反应不及时,很有可能酿成重大事故。
在经过反复的修设计之后,F-35C战斗机2014年终于在“尼米兹”级航母上实现成功的一降。带着巨大冲击力砸向航母的F-35C隐身战斗机,终于像被驯服的野兽般在两秒钟之内就稳稳地停靠在飞行甲板上。对于美国海军来说,这无疑是个可喜的成绩。

然而在“福特”级航母服役之后,F-35C战斗机至今却一次也没有在它上面降落。美国国会研究处的报告甚至悲观的认为,F-35C战斗机要在“福特”级航母上部署,至少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既然美国研发人员已经改善了F-35C战斗机的尾钩设计,那么为什么它无法在“福特”号航母上降落呢?
主要在于“福特”级和“尼米兹”级采用不同的阻拦索。“尼米兹”级航母使用的传统MK-7阻拦索采用拦截钢缆和液压缓冲机构的形式。而相比之下,“福特”级航母采用的先进阻拦索则是用电脑控制的电机来带动阻拦索,并用液压涡轮来形成将飞机完全停下来的阻力,不再是依靠传统的液压气缸、阻尼和阀门等机械来调整拦阻的力度。

目前美国官方还没有公布F-35C战斗机未能在“福特”号航母上实现拦阻降落的原因。我们的猜测是,F-35C战斗机修改设计和后虽然适应了“尼米兹”级航母,但是在“福特”号航母上却水土不服。于是,科研人员不得不再次修改F-35C战斗机的尾钩设计,使之同两种航母相兼容,这无疑又是个巨大的工作量。
为了让先进阻拦索能够保障飞机的成功降落,美国研发团队可谓是煞费苦心。截至目前,先进阻拦索研发团队已经实施了2500次结构荷重试验,以及接近1500次有人飞机拦阻降落试验。眼看“福特”号航母上所有的舰载机都能使用了,最重要的F-35C战斗机却无法与之适配。

于是就造成了一个极为尴尬的情况,无法与先进阻拦索相兼容,F-35C战斗机在航母上的作业只能用“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来形容。甚至还有观点认为,F-35C战斗机连在“福特”号航母上起飞也做不到,因为电磁弹射器也有问题。除此之外,“福特”级航母还有一大堆麻烦。这些麻烦如果彻底解决,需要的时间肯定短不了。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