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法国军工联合起来,能否超越美国?这一两国合作武器还真没输

军迷圈官微
文|加特林
1970年代末期,面对苏联及东欧国家庞大装甲武力的威胁,西德陆军开始考虑换装第二代反装甲直升机(PAH–2),刚好此时法国陆军也在寻找新型反装甲直升机(HAC)。
于是在1983年,由当时法国宇航公司(Aerospatiale)与西德MBB公司提出一项共同研发计划,合作生产一种新型的军用直升机,提供给西德作为反装甲直升机,以及法国陆军作为反装甲及护航直升机(HAP)。这就是“虎”式武装直升机的起源。

这一直升机,代表了德国、法国军工的最高智慧结合,在光电火控、座舱布局等领域超越了“西方老大”美国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在局部一度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
整个计划自1984年全面展开,但到1986年,由于研发成本过高,研发计划一度被迫取消。不过1987年3月,“虎”式计划终于重新启动,1989年11月30日,由之前两家公司合组的欧洲直升机公司(Eurocopter)获得研发合约,制造5架原型机。其中,西德原本准备研发PAH–2反装甲型以及型号为UHU的近接支援型,后来决定只发展一种多重任务型,型号为“UHT”。法国一直维持HAC型及HAP型两种,不过直升机统一命名为“虎”(Tiger)。

“虎”式是一种中型空战/火力支援直升机,具备全天候作战,以及NBC核生化防护能力。“虎”式自研发开始即设定3项基本需求,分别是“被探测机率低”、“武器、火控系统效能高”以及“优良的后勤概念”,因此拥有优异的战场存活力,能减轻机组员的工作负荷,并拥有最小的操作成本。
“虎”式武装直升机采用后3点式单轮起落架,尾旋翼装在垂直尾翅右侧,下方装有水平尾翼及翼端板,机体两侧各有一台短翼,共有4个武器挂载点。为了大幅度减轻重量,大约80%的“虎”式机体采用复合材料制造,其中机体为碳纤维、凯夫勒材质,舱门为碳纤维、凯夫勒外层的Nomex蜂巢结构。
“虎”式武装直升机配备2具Turbomeca/劳斯莱斯(Rolls–Royce)公司的MTR390型涡轮轴发动机,每台输出1,285轴马力,最大持续输出1,171轴马力,搭配复合材料制造的四叶式主旋翼及三叶式尾旋翼,发动机进气口位于主旋翼轴下方两侧。“虎”式武装直升机机身内装有自封耐撞击油箱,还搭配防爆、防逆流阀。

“虎”式武装直升机机组员包括飞行员及射手2名,座舱采纵列式设计,搭配各自独立开启的座舱罩。比较特别的是,“虎”式的飞行员在前座,射手在后座。法国飞行组员可配戴Thales公司的头盔瞄准器,而前座还装有同公司的平视显示器,德国“虎”式武装直升机飞行组员配戴BAE公司的日夜间整合头盔。
此外,“虎”式武装直升机前、后座都配备两台Thales/VDO公司的多功能彩色显示器,可显示射手瞄准具、前视红外线探测装置的影像、直升机飞行、系统状态以及“都尼尔”(Dornier)/VDO公司研发的移动式数字地图。“虎”式武装直升机座舱还配备控制显示单元(CDU),包括信息插入装置(DID)等,可用于控制导航、通讯装置及系统状态。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