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美国有史以来最科幻战机,却被美国飞行员嫌弃不已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123军情观察室

说道科幻战机,相信痴迷美国科幻大片的军迷朋友肯定不陌生,影片中各种外形炫酷,设计超前的先进战机在太空中极速穿行,变换多样,不禁引来众多热血男儿的满腔激情与惊叹。

图为美国第一代隐身轰炸机F-117“夜鹰”

当然,影片中的超时代战机以人类当前的技术水平还难以企及,不过现实中,人类仍旧研制出一些外形十分科幻的战机,说到这,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美国这个超级科技大国,像SR-71“黑鸟”,F-117“夜鹰”,B-2“幽灵”等,这些战机在世界范围内可谓家喻户晓。其实,除了这些被外界所熟知的战机以外,美国还曾秘密研制过很多其它类型的科幻战机,比如由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和波音幻影工厂联合研制的“食肉鸟”隐身技术验证机。

该战机被媒体评为美国有史以来最科幻的战机,不过美国自家的飞行员却对其嫌弃不已,甚至拒绝驾驶,这是怎么回事呢?

单从外形上看,这家伙确实“仪表不凡”,甚至称得上是“一表人才”,称其为美国最科幻战机倒也说得过去,这主要得益于其非常规甚至堪称奇葩的外形气动布局,与B-2一样,“食肉鸟”也采用无尾翼设计,但与B-2不同的是,它并没有采用飞翼布局,而是采用倒W型的主翼,就像纸折的飞机一样,看上去异常诡异,机身呈长条状的菱形,具备全方位的隐身能力,机头形状如光滑过渡的鸟嘴一般,后机身尾部也采用了角度更加尖锐和人扁平的“鸭嘴式”喷口,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雷达反射信号,外皮涂有隐身涂层,具备一定的光学隐身特性,能大大降低被远距离侦测的概率。

外形设计虽然很是奇葩,但也有其可取之处,美国设计者当然不会是一时头脑发热才这样设计,这种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主翼靠后,从而导致升力中心也是靠后,而机头扁平,也能够产生一定的升力,这样前后升力就能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点上,此外,折叠型的主翼采用新型材料柔性连接结构,优化气动效率的同时还能有效规避雷达探测。

由于“食肉鸟”只是作为一种技术验证机,主要用于验证一些特殊技术,像飞机隐身技术等,所以其对飞行速度、航程、载弹量等常规功能要求不高,据悉,“食肉鸟”长约14米,宽约7米,高约2.8米,起飞重量仅为3.4吨,属于轻型战机行列,其动力设备是一台普惠公司的JT15D-5C型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推力3190磅,由于起飞特性是常规的、慢动作的,所以该机的最大飞行速度仅为483千米/小时,比目前世界最快的直升机S-97(有记录的最大飞行速度470千米/小时)快不了多少,而且根据起飞重量来推测,“食肉鸟”也不会有太大航程。

除了速度慢,航程短之外,“食肉鸟”最令人诟病的便是其令人生畏的操控性能,他既没有数字化电传系统,也没有任何计算机辅助系统,完全靠手动机械式操控,其操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这在满是各种黑科技的美国战机中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也难怪连美国自己的飞行员也对其嫌弃不已,驾驶它就仿佛回到了一百年前,飞机刚刚诞生的那个年代。

“食肉鸟”陈列于美国军博馆,下面是F-22“猛禽”

除了用于隐身性能的测试外,“食肉鸟”还被用来验证如何高效率、低成本的制造原型机,而美军也从这一项目中获得了很多开创性的设计方法和生产工艺,其中,三维虚拟实体设计、应用复合材料、低成本通用工具等方面的成果最为显著。

“食肉鸟”于1992年开始秘密研制,1996年首架技术验证机试飞,1999年结束试飞任务,前后共进行了38次飞行试验,总投资约6700万美刀,确实够节约成本的,跟其它先进战机动不动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研发投入相比,“食肉鸟”的这点资金投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