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我国列装的第一款军用手枪,枪把有一象征性标志,曾被悄悄抹掉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谷火平

54式手枪作为我国列装的第一款军用手枪,也是我国生产数量最多、装备时间最久的手枪,被老兵们誉为“手枪之王”。54式这款“手枪之王”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枪把上的黑色大五角星,在50年的服役生涯中,这个五角星一直是辨认54式最好的特征,在美国这种民众大规模拥枪的国家,大黑星、可靠、稳定、威力大、射程远等因素更是玩枪老手们收藏54式的主要动力。

​建国初期,我国几乎没有一家具有生产能力的兵工厂,警察、部队指战员用的都是万国牌手枪,德国勃朗宁、日本王八盒子等等,型号十分繁杂,性能参差不齐,我国急需一款性能优秀的军用制式手枪。1951年,我国专家对苏联的TT30/33式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枪进行了详细测绘,并从苏联进口了相应的生产设备,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我国成功仿制出了51式手枪。但51式手枪只是对TT30/33式手枪的简单仿制,并未针对我国的实际需求加以改进。在随后的战争中,51式的问题暴露开始暴露,例如枪把太大,这适合大手的苏联人,却不适合手小的中国军人。1954年,我国针对51式的缺点,研制出54式手枪,对枪把等部位进行了改进。

​54式保留了51式的大黑星,相较于光秃秃的枪把,多个大黑星更具美感,同时,这也是对51式原型TT30/33式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枪的尊重。54式手枪全长195毫米,全重850克,弹匣容量8发,使用51式7.62毫米手枪弹,弹头初速420米每秒,主要用于杀伤50米内的目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反应快、威力大、低故障率等特点。正是因为这些优点,54式手枪十分适合指战员和警察使用,是一款优秀的单兵自卫武器。

​在作战中54式表现优异,一两发子弹就足以击毙敌人;在警用领域,大威力的54式同样能够很好地使犯罪分子丧失行动能力,便于警察制止犯罪行为。据媒体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生产的54式的编号就达到了34000000,足可见我军官兵和警察对54式的喜爱,54式枪把上的大黑星也逐渐成为该枪的标志。但是有一段时期出现了大量被抹除枪把大黑星的54式手枪,这批手枪之所以被抹除大黑星,是因为它们曾被提供给老挝、越南等国的游击队,为了避嫌必须抹除枪身上的标志。

​由于威力够大,54式不仅在中国军队和警察内部大受欢迎,就连一些外国武器爱好者也喜欢这款枪,不过由于威力太大,54式在近距离射击时很容易出现一穿二的情况,在射杀敌军和罪犯的时候还好,如果一不小心走火,便很容易对己方人员造成误伤。在25米内,54式可击穿3毫米钢板、6厘米的砖墙,这种杀伤力在手枪界也是名列前茅的存在。在64式、84式手枪诞生后,54式逐渐退出现役,这既有54式威力过大的原因,也有新型手枪更加先进、更符合应用场景的因素。特别是在警用领域,小威力手枪已经是世界潮流,54式已经不再适合担当警用手枪的角色。但需要承认的是,作为我国第一款军用制式手枪,54式手枪功勋卓著。(利刃/开云霁)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