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打破掣肘!“水下长城”关键技术被突破,终于有了国产“关节”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谷火平

从古到今,能称霸海洋的国家大多都会成为世界上的一流强国。而人类对于海洋的探索也在不断的进步之中,一开始是使用船舶,到后来是遥感卫星,到如今,人类又有了新兴的设备,那就是海底观测网。海底观测网是继船舶、遥感卫星之后的第三种用于海洋观测的平台。它主要由光电缆、基站、传感器和观测仪器组成,其基本原理类似与声呐,亦或者说它本就是由无数个声呐组成的。比如美国用于对付苏联海军的苏萨斯系统,就是由几千个分布于大西洋各个角落的声呐设备连接形成的。这一系统使得任何进出大西洋的苏联舰艇都无所遁形。

而我国在该领域的起步却稍显的慢了一些。我国的海底观测网是从2009年开始建设的。好在进程比较快,先后建成了小衢山观测试验站、东海海底观测网,在2016年,南海海底观测网投入到了建设之中。而在2017年,我国最大的海底科学观测网,更是被正式批复建立。据悉,该观测网将耗资20亿元,其建设周期为5年。

​届时,我国的海底将建立起真正的“水下长城”。但“水下长城”的建立却不那么容易,因为我国在该项目起步比较晚,因此很多关键的技术都掌握在外国手中,并被它们所垄断,就比如观测网中使用的水下连接器,基本上都由西方国家所掌控。而西方国家显然不会好心地将其分享给中国。因此我国想要建成真正的水下长城,就要在该项技术上取得突破。

​好在在近日,我国在相关领域终于取得了突破。该领域便是干插拔水密连接关键技术,通过它,我们便能够生产出合格的水下连接器,将各个水下设备连接起来。而该项技术早在去年便曾传出过一些消息,当时的媒体报道,我国已经掌握了该项技术的理论基础,在近日,我国终于将该项理论转变为了现实,这意味着我国打破了外国的技术垄断,至少在海底观测网的建设上,不会再被外国所擎肘。

​这一消息却使得西方国家坐立难安。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2017年批复的海底观测系统是民用的。它的作用有很多,包括海底环境的探测,海洋资源的掌控,以及海洋灾害的探测与预防,因此它的构成也与美国军用的苏萨斯系统有所不同,它主要由地震仪、海啸压力计、温度和盐度仪,水听器,洋流水流记录仪等设备组成。但这样的不同是有限的,能够掌握民用的海洋观测系统,对于军用海洋观测系统的建设有着触类旁通的效果,这是西方国家坐立难安的原因之一。

​此外,民用海底观测网的军事用途比例虽然不大,但是其作用却是军用海底观测网所无法代替的。它能够很好的对海区背景环境进行探测,海区背景环境包括水流、盐度、温度以及水下能见度等多个项目,而掌握这些信息,能够使我国反潜工作的效率极大地提高。

同样拿美国的苏萨斯系统举例,美国的苏萨斯系统能将进出大西洋的苏联舰艇尽收眼底。而在掌握一片海区的背景环境之后,我国未来的军用海底观测系统也能够掌握通过该海区外国舰艇的行踪。(利刃/李慕枫)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