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以3马赫速度撞向目标,鹰击-18绝非浪得虚名,530公里内攻无不克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观察眼

自从飞鱼反舰导弹一战成名之后,各国都开始重点发展导弹武器,尤其是反舰导弹的研发工作备受重视。毕竟现代大型反舰导弹的威力,大到只需要一枚就可以重创一艘中型驱逐舰,甚至还能携带核弹头!在反舰导弹领域,我国也是颇有建树,鹰击-18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款,一经曝光就被誉为划时代性反航母利器。

发射飞鱼

鹰击-18在2013年左右基本定型服役,射程为290海里,相当于540公里;战斗部重661英镑,相当于300公斤;巡航速度为0.8马赫,在超音速飞行阶段可达到3马赫,超高速加上掠海飞行可有效免疫防空导弹的拦截。

据报道,在技术方面,鹰击-18反舰导弹70%以上都使用的新技术,包括自适应超低空掠海飞行技术,这是可以使飞行高度更低、更难以被察觉的世界首创技术。击沉英国驱逐舰的飞鱼反舰导弹,就是可低空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这一点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在外形设计方面,鹰击-18和俄罗斯的“俱乐部”导弹有些相似,甚至有人称鹰击-18就是“俱乐部”导弹的小型化反舰版。它拥有个头很大的陆基型发射车,很明确就是为了打击大型水面目标——航母。并且鹰击-18反舰导弹的弹翼是可折叠的。这使鹰击-18具有更强的兼容能力,即使054A护卫舰的发射架也可以轻松收纳。

其实鹰击-18反舰导弹最为突出的一点,是采用了亚音速\超音速结合的弹道。超音速和亚音速各有优缺点,超音速的弹道拥有更强悍的突防速度,但是需要制造更大的弹体承受更大的空气动压,因此燃料消耗较快、射程过短;与之相反,亚音速反舰导弹在飞行时,燃料损耗小、射程因此更远。

而鹰击-18反舰导弹却能将亚音速和超音速结合起来,解决矛盾,充分利用各自优点,不仅拥有了亚音速的超远射程,还拥有了超音速的高速突防能力。再加上鹰击-18反舰导弹是以“蛇形走位”进行末端突防。可以想象一下,超音速再加上末端变轨,拦截会变的多么困难。

40公里是一般舰载雷达的探测远界,也叫水天线,在此之外的距离只能依靠机载雷达预警,并不是因为舰载雷达性能不佳,而是地球曲率的影响,无法探测到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如果是高空目标的话仍旧无法躲过舰载雷达的捕捉。鹰击-18反舰导弹从穿过水天线,到命中目标需要40秒的反应时间,即最后40公里的突防只留给敌人40秒的时间做出反应,舰艇防空导弹+近防炮最多各自有一次拦截机会,弹道被拦截的可能性极低。

鹰击-18要是能有隐身版就更好了

综上所述,鹰击-18反舰导弹不仅拥有很强的载具适应能力,还拥有更强悍的突防速度和超远射程,再加上超低空掠海飞行和末端机动,能有效躲过舰载防空系统的拦截,堪称完美!而反观美国的鱼叉导弹是一种亚音速反舰导弹,且速度很慢只有0.85马赫,最先进的型号射程也只有两百多公里,在如今防空系统如此先进的环境下,极易被拦截。如此鲜明的对比,难怪美国会抓紧时间升级自己的反舰导弹了,鱼叉确实有点老了。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