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又一项纪录被打破,还好是被我们自己打破的

军迷圈官微
文|观察眼

众所周知,三峡大坝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全长约2309米,坝高185米,静态投资1352.66亿人民币,2006年5月20日全线修建成功之后,安装的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开始投产,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但是,能源领域的建设总是在向前推进,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的三峡工程,很多纪录正在被打破,比如水电机组的装机容量。近期,又建造出百万千瓦级水轮机组,其导水机构重达870吨,整个水电机组高50多米,重8000多吨,超过了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7000多吨满载排水量。这样伟大的成就,将我们的水电事业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这台百万千瓦水轮机的转轮效率高达96%以上,比三峡机组左岸转轮的94.5%还要高。据悉,该机将在白鹤滩水电站安装16台,年均发电600亿千瓦时,打破了向家坝水电站“世界单机容量最大机组水电站”的纪录。所幸的是,这个纪录是我们自己打破了自己的,在全球装机容量排名前十的水电站中有五家的纪录仍留在国内。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尽管我们在传统的水电领域发展充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新能源应用方面仍然需要探索。比如生物燃料、新型供能技术、替代能源技术、能量存储科技等前沿领域,我们国家的成果还不如美国多,在基础设施科技发展方向上,我们也要向纳米复合材料、轻型多功能结构、极端条件下的材料和系统、飞轮姿态控制与储能系统、生物工程与仿真、复杂系统控制等多个领域迈进。

能源科技永远是没有止境的。比如,在光伏技术方面,我们就可以利用反向结构(IMM)太阳能电池阵列提高能效,未来去逐渐替代不可再生能源,保证太阳能动力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的能量供应。太阳能电池能量收集效率每提高1%,就会增加3.5%的系统电力供应,但是相应的能量收益还达不到3.5%的增幅,因此中国相关技术革新的重点应该放在改变这种收益提升上。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非晶硅(a-Si)阵列提高能效,提升无人机、空间装备的能源效率,保障军民两线的未来发展。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