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炼油厂被炸!伊朗油轮被拦!叙利亚极度缺油 老百姓已有冻死冻伤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利刃军事

利刃/TONE

在美国和欧盟默契一致地通过"史上最严厉"的叙利亚制裁法案之后,叙利亚的石油贸易、重建援助、国际结算等通道又被强行封死。

而这对叙利亚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自2018年冬以来,叙利亚正经受着相当严重的能源危机,民生所需的石油和天然气都处于极度短缺状态以至于不得不"限量供应",而西方的制裁无疑加重了情况的恶劣程度。

但无论是在明面上的表态,还是暗地里的行动,西方国家显然并不满足于单纯的制裁:从在红海拦截为叙利亚运送燃料的伊朗油轮,再到对叙利亚的能源基础设施进行精确打击,一场全面而致命的能源战似乎已经拉开序幕,且有愈演愈烈的态势。

图为在五月初被以色列空袭重创的霍姆斯炼油厂,被摧毁的油罐浓烟滚滚。

杯水车薪:叙利亚能源基础设施的重建

在叙利亚内战开幕之前,叙利亚曾是一个能保持油气自给,并实现余裕出口的产油国,战前叙利亚石油产量达到每天39万桶,天然气产量则达到每年78亿立方米,其中供应自用和出口的份额接近五五分成。

但现如今,叙利亚全国的石油总产量已经降至每日2万桶左右,而叙利亚国内的石油需求量就高达13万600桶——而根据国际货币资金组织的估计,即便不考虑一部分油田被库尔德武装占据的问题,2015年的叙利亚也需要270亿美元的资金来修复油井、泵站以及炼油厂等基础设施。

图为被极端组织摧毁的叙利亚石油泵站。

而在2019年俄罗斯全面接手叙利亚石油系统重建之后,重建所需的资金数字顷刻间飙升到350-400亿美元,战争对石油工业的强破坏性可见一斑。

当然,俄罗斯石油工业确实具备全面恢复叙利亚油气生产的能力,但问题是俄罗斯自身也受困于制裁措施带来的银根短缺,而且叙利亚眼下也并不适合搞什么大规模的重建——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加紧用力"的这半年。

火上浇油:被针对的叙利亚能源链条关键节点

不可否认的是,在内战中叙利亚政府军和叛军都曾针对性地摧毁双方的能源基础设施,包括俄罗斯空天军也曾对叛军和极端组织的油站、油田发动空袭,但这些行为都基本发生在战线附近,其根本意图是摧毁对方在前线的能源补给能力,继而限制对手的兵力、武器和补给调动,在战役上占据"我能动敌不能动"的主动权。

图为排队等待加油的叙利亚面包车群。

但在叙利亚政府军"大局已定"的今天,来自美国、以色列等西方国家的空袭、特种袭击等战争手段却再一次针对起叙利亚能源链条上的关键节点:

在2019年5月初,叙利亚两大石油炼化中心之一的霍姆斯炼油厂遭到以色列空袭"波及",数个油罐被直接摧毁;

而在短短一个月后,和霍姆斯炼油厂地位并列的巴尼亚斯炼油厂海底管道又遭到"神秘势力"的精准袭击,导致伊朗进口石油的炼化进程再度中断——从潜水爆破作业必备强大的训练和支援能力(实际上美国海军"海豹"部队就专精于潜水爆破科目)这一角度来看,能够对巴尼亚斯炼油厂管道进行袭击的必然是国家势力,而非什么业余的"极端组织"能够染指。

图为潜水作业训练中的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员,其原名正是"海军作战爆破队"。

暂时抛开"谁干的"这个问题不论。在这两次针对叙利亚石油炼化体系的袭击之后,叙利亚国内的成品油气供应必然是进一步缩紧——目前叙利亚唯一还算稳定的外部石油供给就是来自伊朗的原油,这两次袭击可谓是正好砸在了这条"救命稻草"的软肋上。

即便霍尔木兹海峡紧张至此,美国和以色列也还不敢对出入苏伊士运河的伊朗油轮直接动手,但摧毁叙利亚将原油转化为成品油的工业中枢,倒也一样能达到让叙利亚人无油气可用的恶毒目的。

火中取栗:叙利亚能源混乱当中,西方想得到什么?

在美国和欧盟的语境当中,叙利亚从2018年冬以来面对的油气短缺都是"叙利亚政府的错",继而导致的经济不振、民生凋敝、乃至于老弱病残因无取暖而冻伤冻死,叙利亚政府都应该无条件负全部责任。

图为2018年圣诞节前后等待天然气供应的叙利亚民众。

至于这个困境要如何解决,"贴心"的美国和欧盟早就把"标准答案"讲得很清楚,那就是叙利亚内战必须通过美国和欧盟规定的"政治和解路线"来解决。

当然,这个"政治和解路线"是非常冠冕堂皇的说法,具体实行下来无非就是"叙利亚政府换人",然后把位子移交给欧美看顺眼的叙反对派。

至于叙反对派是如何地不得人心,乃至于绝大多数叙国内派别都在"内讧"中被极端叛军攻灭,只剩下一个在海外发声的象征性组织,美欧对此很显然并不关心;至于在那个缺乏油气的寒冬中受冷挨饿的叙利亚人……只要西方媒体不报道,这事不就是没发生过么?

玩火自焚:燃烧的罪恶"黑金"最终又将吞没谁?

就从眼下来看,包括土耳其在内,所有参与过催生叙利亚内战的西方国家上层几乎都是这场战争的得利者。

众所周知,接近于控制整个叙利亚东部的库尔德武装是由美国人支持,或者说庇护和控制——而几乎百分之九十的叙利亚探明石油储量都位于叙利亚东部,这意味着至少25亿桶的石油已经完全位于美国的掌控之下,至不济也能拿来成为对叙利亚政府日后谈判的重要筹码。

图为被摧毁的巴尼亚斯炼油厂海底管线,它是连接港口油轮的关键通道。

而在公开的入侵叙利亚行动帮助下,土耳其也从叙利亚手中夺得了部分基础设施良好的油田,这部分油田甚至一度使得土耳其现总统处于舆论上的不利地位,因为这些油田的收益本身并没有"入账",似乎成为了某些人的私有财产。

但平心而论,在几年前叙利亚不得不向外"输出"混乱的内战顶峰,整个西方世界都不免被极端主义和各类袭击波及,用能源战这个肮脏手段把叙利亚逼上另一条"焦土绝路"真的对西方有利么?是所谓的"面子"更重要,还是平息这一火药桶的事态最为紧要?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难题。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