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走火,差点击沉美军王牌航母,我们有必要汲取教训

军迷圈官微
文|观察眼
无疑,航空母舰是人类所建造过的,最强大的海上作战兵器之一,航母的诞生不仅改变了人类的战争模式,同时也增强了航母持有者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航母的价值远非军事意义,其影响力可拓展到其它非军事领域。
美国是全球装备航母数量最多的国家,美式航母的排水量、作战能力、续航力等关键作战指标,也让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由此,美国海军的航母也成为其在国际舞台上挥舞大棒、行使“世界警察”义务的工具。目前,美国共服役着“尼米兹”和“福特”2级核动力航母,它们分布在全球各个热点海域,是超级大国地位的绝对保障。

从1912年的“朱比特号”航母,到中途岛海战中的“约克城”号(CV-10)航母、从伊拉克战争中的“小鹰”号(CV-63)航母,到于2013年下水的“福特”号核动力航母,美国航母技术遥遥领先全球。此外,美国有着极为丰富的航母使用经验,美国自建造第一艘航母以来,其航母作战近乎从未间断。伴随着极高的出勤率,美国的航母也难免出现非战损,毕竟保持高警戒状态、高训练强度会带来严重的负荷,就算装备挺得住,使用装备的人也难免出差错。最严重的航母事故,差点让美军损失二战之后的第一艘航母,我们也应该汲取教训。

有意思的是,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越南战争,美国航母在随后任何一段时期,都没有在战时受到任何打击(当然,冷战苏联飞机经常低空掠过美国航母是一种威胁);相反,美国航母常常在非战时出现各类事故,其中十分典型的,恐怕要属发生在“福莱斯特”号(CVA-59)上的事故了,这里我们有更多可借鉴的经验。

“福莱斯特”号隶属“福莱斯特”级,是美国海军历史上第一艘装备喷气式舰载机的航母。该航母是美国后续航母设计的奠基者,即首次采用了舰载机蒸汽弹射器,配备了直通和斜角混合式飞行甲板,这些设计在日后的“尼米兹”级和“福特”级不但没有消失,反而继续发扬光大。

1967年7月29日,当时美国对越南的战争正在激烈开展,当天“福莱斯特”号航母则部署在了北部湾海域,航母上的舰载机摩拳擦掌,准备对北越阵地发起空袭。然而就在进行战斗准备时(这时读者可以想象一下齐整摆放在飞行甲板上的弹药和挂弹的舰载机),一架F-4B战斗机挂载的LAU-10火箭弹巢内一枚127毫米“阻尼”火箭弹,因电气系统出现问题导致莫名其妙地“走火”,即便这枚“阻尼”战斗部保险没有打开,但它打中了一架A-4攻击机的副油箱,巨大的撞击和迸发出来的燃料瞬间引起了大火。

本次事故是二战后美国海军航母,经受最为重大的爆炸事故,完成了当时北越人民军特别想完成的“战绩”:火势引起的连锁反应非常惊人,共导致7架F-4B战斗机、11架A-4攻击机、3架RA-5C战斗机丧身火海,另有134名官兵死亡,纵观整个太平洋战争,都找不到如此惨烈的损失,也再一次证明航母其实是很脆弱的,一旦受到攻击将很难自救。值得注意的是,于不久前病逝的美国参议员麦凯恩当时就在该舰服役。

本次事故造成直接损失为5亿美元,整艘航母差点报废。事后美国也大量汲取教训,对航母的损管技术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次事故还影响到了航母的甲板布局设计,然而美国航母高强度的使用频率,还是再次引发事故。

三年后,美国海军“企业”号(CVN-65)核动力航母从夏威夷珍珠港拔锚前往越南战场,然而甲板上一辆地面启动车发生爆炸事故,进而引燃了停放在甲板上的“阻尼”火箭弹和JP-5燃油车,事故导致15架舰载战斗机报废、28名官兵死亡,这次事故其实比三年前的福莱斯特号时间更惊险。试想一下,如果这次突然爆炸发生在机库当中,那么这艘企业号核动力航母,将会向二战时期的日本航母赤城、加贺一样,葬身大海!这两艘航母都是因为不可挽救的内部火灾而损失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