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谷歌中止华为更新安卓,华为只能坐以待毙吗?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铁血视角

来源:铁血军事(ID:tiexuejunshi)

专栏 | 时事焦点

以独特的视角跟踪、分析全球的热点新闻。铁血军事,资深自干五,带路党天然克星,军迷圈老司机,战忽局北京分舵,中华家第一民间喉舌。

在美国禁令之后,谷歌出手了。

5月20日,针对外媒报道因美国政府将华为列入实体名单,而谷歌已暂停与华为部分业务往来的消息,谷歌中国通过邮件回复称:我们正在遵守这一命令,并审查其影响。

目前,谷歌还没有发布正式声明,但是一旦下令,将直接影响华为未来的海外的市场。

谷歌釜底抽薪

如果华为失去对Android操作系统更新的访问权限,华为海外市场的智能手机将无法访问应用程序和服务,包括Google Play商店和Gmail应用程序。

这种情况下,华为海外市场的智能手机就跟老年机差不多。

2018年,华为手机销量有一半左右来自海外。其中,华为根基最深的就是欧洲市场。

2018年财报显示,华为欧洲中东非洲收入共为2045亿元,占总营收的28.4%。

由于谷歌服务和生态关联着海外用户手机上的衣食住行,比如YouTube(规模大于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google、gmail、同步服务、google play,国外成百上千网站都可以用gmail一键登录的。

用户不仅可以在Google Play上浏览、下载及购买第三方应用程序。

还用惯了Google Play 上集成的Google Music(免费音乐服务),Google图书(可以图书摘录介绍,不受版权保护的图书可以看全文),Google play电影……

所以很多国外用户,已经产生了“Google全家桶”依赖症。

谷歌以免费操作系统为基础,已经培育出一个集娱乐、生活、社交、工作于一体的生态系统,与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简直成了一个人的云大脑。

因此,对于海外用户而言,一部手机就算是有特别大的优势、就算是有特别吸引人的功能,也很难把他从这个生态中拔出来。

一旦这些谷歌热门应用、服务受到限制,势必会对用户选择带来很大影响。(如果一个手机装不了微信,QQ,支付宝,抖音……有多少人会买呢?)

华为只能坐以待毙吗?

那么,华为只能任由谷歌宰割,拱手让出这些市场吗?

答案是否定的。

实际上,和芯片一样,这些产品仍有替代品。从系统、邮箱、视频软件到浏览器等,并非没有第二选择。

在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名单”后,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朋友圈中转发了一篇《华为手机系统往事》。

他表示,华为不缺自研打造操作系统的能力,而谷歌的安卓系统也吸收和借鉴了很多EMUI的优点。

他还评论道,“除了自己的芯片,还有打造操作系统的核心能力。”

▲ 观察者网转自《每日经济新闻》

其实早在今年P30系列国行发布会上,华为就已发布了“方舟编译器”,如果将安卓比作九阳神功,方舟编译器就是乾坤大挪移。

方舟编译器可对安卓从底层进行优化,可让系统操作流畅度提升24%,系统响应速度提升44%,第三方安卓App应用重新编译后流畅度可提升60%!因为方舟编译器,安卓系统第一次有了iOS般“丝滑”的感觉。另外方舟编译器还让安卓系统摆脱了对Java虚拟机的内存回收机制的致命依赖(安卓就是用Java语言编写的,这个问题已困扰了安卓十多年)。

▲ 华为EMUI系统不少经验都被Google拿去融合在了原生安卓系统中

而在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名单”后,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曾在朋友圈中提及了华为打造操作系统的核心能力。

外界有分析指出,这意味着或许离华为自研的操作系统出世不远了。(目前,网传华为已自研操作系统“鸿蒙”,该消息尚存在不确定性因素,老铁还无法证实,甚至不排除是谣言)

▲ 报道截图

不过,操作系统的无缝对接并非易事,因为这涉及到整个生态体系,而制作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就是开发者,尤其是高质量的开发者。

无论是苹果的App Store还是谷歌的安卓系统,都需要拉拢开发者。

会有多少开发者为华为单独开发软件应用,华为是否已经准备到操作系统上的软件级别,就不得而知了。

而且,早前中科院院士倪光南教授就说过,我们中国人不是搞不出来电脑操作系统和手机操作系统,而是搞出来了没人用,没人用也就发展不起来。手机操作系统同样如此,即便有公司有能力整出来,世界当下已发展成熟的上百万个App如何兼容进去,谁都不是做慈善的,用户没有义务放弃成熟的安卓平台不用,而去支持你的新系统,先发优势太明显,使用习惯太难改变,这也是为什么如今手机系统只剩安卓和iOS的原因。

对于美国在手机核心技术领域不给后来者活路的现象,实际上很多世界各国多有怨言,欧盟这些年就多次对谷歌采取强硬态度,对其垄断行为进行罚款。今年3月,谷歌收到欧盟14.9亿欧元的罚款单,2018年,谷歌被欧盟罚款43.4亿欧元,2017年罚款24.2亿欧元。

目前欧洲也希望发展自己的操作系统和服务。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方面其实华为手机也可以和欧洲企业进行合作。

机遇就是和挑战并行的

冷战结束后,大国间整体算是竞争合作的。

虽然有摩擦,但是在更大的整体上是不断加深合作与工业链条分工的。这也是中国进一步系统完善工业体系的黄金时代。

苏联156工业体系埋下了种子,而改开后几十年中国则通过与西方社会的交流和对前苏联地区的技术吸纳完善了自己的体系。

而在“与世界接轨”的口号下,大批系统与西方接轨或者直接购买许可。

毕竟全球化的思路下,并没有太多人在思考,如果某一天任何一个国家被像冷战一样遏制了怎么办?

但是,硅谷的大佬们,可是从来都没有把“开放”放在心上。

在美国市场里,面对微软的系统,苹果一直坚持走自己的路线的原因是什么,不就是有同样的担心?

如果当年苹果公司屈从了微软,放弃OS系统,那后面哪会有iOS? 一旦全面使用微软系统,当安卓来时,苹果是否就得签订城下之约,否则就会被瞬间死亡?

这个事情几乎对整个中国乃至世界上很多潜在大国都敲响了警钟,甚至可能成为一个逆全球化的开始。

而这轮新的斗争引起的商务撕裂下,一个新的竞争时代也许就在地平线上。

一套制度的建立和崩溃都是产生大量机会的时代,看谁有能力去把握了。

从这个角度看,华为,不一定会是这个竞争中的失败者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