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心头好酸 中国仿制法国舰炮耗时二十载 难逃已定命运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123军情观察室

利刃NN

八十年代的中国海军主流舰艇的作战能力与世界水平差距特别大,尤其是舰炮的能力上,无论是我国在用的舰炮还是正在研制中的舰炮,都落后于当时的国际主流。加上技术和人才上的空缺,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从西方引进先进的舰炮并加以仿制,成为那个年代中国海军的无奈选择。

据有关资料显示,当时可供选择的有多个国家的舰炮:美制的MK45式127毫米舰炮,意大利制奥托型127毫米舰炮,英国的114毫米舰炮,法国紧凑型单管100毫米速射舰炮,美国和意大利的舰炮体积和质量都比较大性能一般,对于中国舰艇来说,适装性不强,英国的舰炮性能不错,也是受体积和质量的限制,被排除在外,所以最后选择了法国的紧凑型单管100毫米速射舰炮。

该型号的舰炮是法国海军的主力大口径舰炮,在20世纪70年代后,进行了较大的改进,仅保留了原有的68式身管、俯仰机以及弹药部分,其余如火炮自动循环过程等部分均重新进行了设计,提高了舰炮的防空反导能力,反应速度精度以及可靠性。尤其是该炮使用的新型供弹系统,由计算机完全自主控制,能够快速的更换弹种并且自动调节供弹频率。

所以该炮的性能在当时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再配合区无线电近炸引信,在当时来说满足舰艇的反导自卫能力需求已经足够。除了射程差一点,其他各方面均超越国产大口径舰炮,所以当时中国海军决定引进法国管舰炮。而当时引进了两门,一门用于装备053H型导弹护卫舰,进行舰艇的实际操作与训练,另外一门则交由当时的713所进行仿制。

不过仿制的道路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顺利。从1987年开始仿制,当时既有实物,也有法国人提供的资料,按理说难度没有那么大,可就是这样子,仍然很难仿制出来,原因在于该炮的基础在于有一套高精密的自动化供弹系统,而且这套系统又依赖于精密的液压部件以及电脑控制系统。这在当时的中国,想要找到这么一个适合的厂家是非常困难的。而另外一方面,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多达39个基本程序,每个对应的程序又要多个基本状态,并且还要能够处置和识别几十种故障,在当时来说,其意味着软件设计难度非常大,并且代码的编写量也很大。对海军来说,想要完全吃透这套系统,难度非常大。

此后,经过713所数年的研发与不断的改进,终于在技战术性能上基本达到了法国水平,并装备了我国的很多海军舰艇。而现如今随着中国海军更先进的舰炮出现,这一型号的舰炮也随之停止了生产,终难逃这一注定的命运。现如今中国的海军建设尤其是海军武器装备建设已经走上了完全自主的道路,但回顾这几十年来的辛酸,我们不由感叹!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