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一步好棋!当初中国坚持购买苏-27,为何看不上米格-29?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谷火平

在二战结束之后,苏联本国的喷气战斗机研发建造进入了快速发展时代,从亚音速的米格-15、米格-17和超音速的米格-19开始,苏联已经领先美国一大截了,在美国隐隐感受到了威胁感后,苏联甚至在1950年代中期掏出了米格-21这种成功的机型,这下老美就坐不住了,随即从1965年开始,美国相继开始了F-15、F-16计划,在“高低搭配”的空军组合阵容下,美国又隐隐压了苏联一头。在双方对峙的形势下,空中战机的研制就在激烈竞争之下不断被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

随即作为回应,前苏联从1969年开始进行了极其有针对性的“反F-15”计划,计划取缔老旧的机型,比如苏-15、TU-128和Tak-28等款型,设计建造出一款能够担任远距离攻击和空中应对F-15/16系列的优秀战机。

美国的F-15战机,摄于1993年

苏联最早提出的是研制一款先进战术战斗机,各项纸面数据均达到了世界领先的程度,如果真的列装,这将是一款作战半径极远、火力强劲、机动优良、空中敏捷却还能拥有优良防御的新式战机。但那时苏联有能力造出这种超时代的“怪物”吗?放到现在肯定可以,但是40多年前的苏联肯定不行。

当时的苏联军方在不久之后也认识到了这个项目可行性实在太低,除了价格昂贵难以大量生产列装外,主要问题是不能同时在一种战机上同时实现所有设想的功能。于是苏联军方在1971年提出了一种折中计划:原先的先进战术战斗机计划被拆成“重型战机计划”和“轻型战机计划”,随即苏联的米高扬设计局和苏霍伊设计局同时各自开展了这两个计划的一个,米高扬在70年代后期研制出双发的高性能战斗机米格-29,苏霍伊掏出的则是单座双发全天候重型战机苏-27。

一架苏联的苏-27战机

当然不止苏联,真正遇上危机的也有中国,中国当时周围危机重重,对岸已经开始引入F-16,印度大量列装的米格-21和越南的米格-23也在虎视眈眈。苏联是安全了,我们却不安全啊,于是在90年代初,中国时任空军副总司令林虎率领代表团访问苏联,除了进行例行会晤外,中国方面的主要目的是引入苏联的先进战机,以强化本国空军的实力。那时候的苏联正处在最困难的时候,国内物价飞涨,经济萧条,所以缺银子花的苏联似乎看出了北京方面的心中所想,主动要求出售给中国“米格-29”,但是中国似乎对苏-27更感兴趣。于是在米格-29的飞行表演上就发生了尴尬的一幕,一架米格-29直接摔了下来,可能因为这种事情发生后苏联料想中国不会买米格-29还是突然变得好说话了,在林虎司令的坚持要求下,竟然同意把苏-27卖给中国。这可出乎西方媒体的意料了,当时甚至有的西方媒体已经在猜测中国会买多少米格-29了,对中国购苏-27此举根本没有料到。

苏联的米格-29战机,在一些方面的确很像苏-27

苏-27和米格-29在性能方面并不是相差无几,由于都是来源于PFI“反F-15计划”的设计,所以米格-29和苏-27在很多地方都非常相似,但它们仍有较大区别,这也就是林司令关注的地方。

首先,米格-29采用的是铝材料为主、复合材料为辅的机身设计,而苏-27相比于米格-29来说机身大了很多,在长度方面足足长了4米[WU1] ,而为了在拥有这么大的机身同时还保持较轻的重量,苏-27的机身使用的大约有30%的钛金属,这在当时的战机设计上是前所未有的。另外米格-29的液压控制和SAU-451三轴自动驾驶仪并没有苏-27的电传操控系统来的灵活。

乌克兰的米格29

而真正决定中国购买苏-27而不是米格-29的原因是中国的实际需要,中国领空广阔,周边麻烦重重,如果采购了轻型的米格-29而不是重型的苏-27,那么势必会由于米格-29较短的航程处处受限,而在火力上苏-27也比米格-29来的痛快得多,苏-27可以携带23吨的载荷,而相比之下米格-29只有14吨的载荷。

我国空军的歼-11,仿制于苏联的苏-27SK

最后在考虑诸多因素之后,林司令认为米格-29和苏-27相比明显更加粗糙,在航电设备现代化和自动化程度上苏-27都明显优于米格-29,所以苏-27正是抗衡F-15/16等机型最好的选择。所以正好趁苏联急需资金的情况下购入苏-27这一“大便宜”战机,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决策,这也就是为何林司令选择的是苏-27而不是米格-29的原因,顺便说一句,中国虽然没从苏联买米格-29,但是却从罗马尼亚购入了数架米格-29用以试验,也算是同时拥有了这两种“轻重现代战术战斗机”了吧。(利刃火火)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