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二战后美国海军历代舰载战斗机:F7U外形激进

军迷圈官微
文|军机图
美国海军是全球首批装备航空母舰的海上武装力量之一,早在一战结束之后没几年,美国海军就拥有了第一艘航母“兰利”号,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海军已经坐拥7艘航母,是当时西半球拥有航母数量最多的海军,仅次于日本海军。美国海军航母数量众多,配套的舰载机型号更是相当庞杂,二战后尽管舰载机进入喷气时代,但美国海军的舰载机型号依然相当繁多,二战结束至今美国海军仅上舰服役过的舰载战斗机就接近20款,另外还有数十款专用的攻击机,要具体到每一款都讲的话足以汇成一部美国海军舰载机发展史了,因此我们这里以分代的方式对其进行盘点,每一代挑选1-2款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机型。
第一代:F7U喷气式舰载战斗机
二战结束之后的1940年代末期,美国海军航母的舰载战斗机进入喷气机时代,在此期间出现了以FJ-1、F2H、F6U、F9F为代表的一批带有试验性质的喷气式舰载战斗机,这些型号中有不少是直接从陆基型号改装的,而且多为亚音速喷气机,比如昙花一现的FJ-1舰载机,就是F-86“佩刀”战斗机的海基型号。这一期间的美国海军舰载战斗机,大量装备的不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的更是屈指可数,沃特公司研制的F7U“弯刀”是最令人眼前一亮的舰载机。
◎1951年F7U舰载机从美国海军“中途岛”号航母上弹射升空
F7U“弯刀”舰载机的气动布局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震撼,这型战斗机不同于当时的其他喷气式飞机,它最大的特点是使用了不带水平尾翼的双垂尾布局,搭载2台带有加力燃烧室的喷气式发动机,是美国海军第一款可以超音速飞行的舰载机。
◎1955年在航母上着舰失败的F7U-3舰载机爆炸瞬间
除了气动布局设计超前,F7U还采用了如动力自动控制、自动稳定系统等一系列带有试验性质的技术,但最终这些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还不甚成熟的设计也给F7U的黯然收场埋下了伏笔。
◎F7U的外形在当时很科幻
由于没有平尾且使用后掠翼布局,F7U的机身重心偏靠后,由此造成的一大隐患是该机着舰时仰角较大,大幅收窄了飞行员的视野,着舰操作难度较高,1955年VF-124舰载机联队的一架F7U-3舰载机在航母上着舰,引发了大爆炸,造成飞行员在内数名美军丧生,不久之后美国海军宣布将这款“海军少尉杀手”从海军舰载机装备序列中除名,这款设计前卫的喷气式舰载机至此黯然收场,至退役该系列舰载机一共制造了300多架。
第二代:F-4“鬼怪”舰载战斗机
◎美国海军VF-74舰载机联队的F-4舰载战斗机
经历了第一代喷气式舰载机的“群魔乱舞”之后,美国海军在20世纪50年末期终于迎来了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舰载机——F-4“鬼怪”舰载机。F-4舰载机的研制是在空战理论和航空装备技术均取得全面发展的历史背景下研制的,此时的美国海军已经开始将多用途作为海军舰载机的一项重要指标,要求其兼具空战和对地/海攻击的能力,而不像之前的舰载机分工明确,舰载战斗机和的舰载攻击机各司其职,在这种指导思想下问世的F-4舰载机可以视作美国海军历史上第一款多用途超音速舰载机。
第三代:F-14、F/A-18系列舰载战斗机
F-4“鬼怪”舰载机将美国海军航空兵带入了2.0马赫时代,但越南战争的空战也令该机机动性差的短板暴露无遗,除此之外该机的雷达和机载武器也无法满足超视距空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之下,一代名机F-14“雄猫”舰载战斗机诞生了。
◎美国海军F-14D舰载战斗机
F-14是美国海军装备的第一款第三代战斗机(美标划代法,下同),其设计用途兼顾空中优势夺取和空对面攻击,变后掠翼的气动布局令该机在超音速和亚音速飞行状态下都有不错的表现,而AWG-9雷达和“不死鸟”超视距导弹则赋予了该机一定的超视距作战能力,F-14后期被改装为主要用于对地攻击的“炸弹猫”。
◎美国海军F/A-18C战斗机
在装备F-14舰载机的同时,美国海军还招标研制了一款作为F-14补充的舰载机——F/A-18“大黄蜂”。从编号就可以看出,F/A-18不单单是一款空中优势战斗机,而且还具有攻击机的属性,延续了美国海军舰载机多用途的属性,该机于2006年完全取代F-14成为美国海军的主力舰载机。
第四代:F-35C舰载战斗机
◎美国海军F-35C舰载战斗机
进入21世纪之后,战斗机进入隐身化时代,海军舰载机也紧跟这个潮流,具备隐身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超机动能力和超级态势感知能力的F-35C被选定为美国海军的下一代舰载机,目前该机已经形成初始作战能力,预计2021年进行首次海外部署。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