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穷人家的娃娃歼轰7 诞生之初就先天不足 换装歼16还得等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利刃军事

时势造英雄--歼轰7到歼16

说起解放军序列里舔地扔泥巴、反舰反辐射的战机,自从强5老大哥退役之后,这么繁重的任务自然就落到歼轰7和歼16头上。掰掰手指头算一算,歼轰7从90年代服役之后已经是有三十多个年头但却只衍生了歼轰7A这一个子型号,或许这也是它未来命运的种种暗示吧。

歼轰7的诞生还要从1974年的中越西沙海战说起。与小艇打大舰的辉煌战绩截然相反,航空兵因为航程问题难以支援海面舰艇限制了战果的扩大。最初的方案分别是来自歼轰8(以歼8为基础发展的轻型歼击轰炸机)、强6(采用可变后掠翼的强击机,虽然这种设计可以兼顾高速性能和低速性能但对工程技术要求十分高,如果强行上马只会是一个中国版米格27)。后来,来自西飞的第三个方案脱颖而出。毕竟更简单的结构、更简洁的气动设计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保证了载弹量与航程方面的优势。

歼轰7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穷人家的娃娃",这一机型在研制阶段不但要应对紧缺的经费更要随时担心下马的悲惨命运。但在科研人员的一腔热血与努力工作下,歼轰7在研制过程中创下多项第一:第一个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机种、第一个采用小轮距八字腿起落架的机种、第一个采用翼尖侧向挂弹和国产惯性导航的机种。可以说飞豹是在有限的经费和技术条件下,能满足部队迫切需求的不二选择。

歼轰7的诞生具有浓浓的时代烙印。1982年英阿马岛海战中,阿根廷的"超军旗"战机携带反舰导弹利用低空突防的方式一举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巡洋舰。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战术深深影响着歼轰7的发展思路。歼轰7的主要便是携带c801反舰导弹利用低空的优势躲避敌方探测,猎杀敌舰。通俗来说就是飞行的反舰导弹发射装置。翼尖挂载的霹雳5型空对空导弹仅仅是最后的自保手段。而本世纪初服役的歼轰7A则是在歼轰7基础上改进的现代化型号。这一型号最大的闪光点就是在综合航电系统的支持下使用多型吊舱和武器执行更为丰富的作战任务。上至反辐射导弹、电子干扰吊舱、反舰导弹,下至铁炸弹、火箭弹。空对面的火力投射在短期内歼轰7A依然是首选。

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歼轰7系列有些从诞生之初就带有不足。比如由于为了控制项目风险没有采用前缘襟翼,这就使得飞机在低速飞行状态下容易失速。结合近几年的情况看,随着强5的退役,许多飞豹也进行了发射火箭弹这种需要在低速飞行条件下进行的打击任务,这也造成了这型飞机事故多发的情况。毕竟飞豹最初的设计是在海洋上空充当导弹载机的。

如果说歼轰7是上个世纪资金技术双困境的下的最优解,那么歼16就是为了作战体系重金打造的多用途战机。脱胎于侧卫家族的经典中央升力体布局提供了强大的机动性,而因为苏联电子系统落后造成的大直径机头也成为了装备自动电子扫描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最有利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巨大的载弹量为挂载更丰富的武器提供可能。

下图中地面展示了霹雳10(国产第四代近距格斗空空导弹)、霹雳12(国产主力中距)、鹰击91超音速反辐射导弹(地面雷达的克星)。值得注意的是歼16凭借巨大的载油量就可以保证航程优势,所以可以一次挂载更多弹药执行作战任务。而小图中的歼16仅一侧翼下的挂点达到四个(包括一个复合挂架,可挂载火箭发射巢)。

全面换装歼16的愿望固然美好,但高昂的费用和有限的产能使得这一过程将会消耗数年时光。因此歼轰7还得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