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上的走秀:各国战斗机的“另类”涂装

军迷圈官微
文|军机图
说起战斗机的涂装,通常来说就是灰色或蓝色的空优涂装、或作为伪装色的各式迷彩。不过,既然战斗机是个夺人眼球的玩意,自然而然战斗机的使用者们就不免要在“打扮”上费点脑子。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各国的战斗机都有哪些“另类”的涂装,以及其各自背后特殊的航空文化。

F-15的绰号是“鹰”,而白头鹰也是美国的国家象征,因此F-15自然也少不了以白头鹰为主题的涂装。2017年,在美国国民警卫队建立75周年的纪念活动期间,美国俄勒冈州空中国民警卫队第123战斗机中队的一架F-15C战斗机就被喷绘了“白头鹰”主题的纪念涂装。说起来,F-15C机龄也都不短了,美国空军正在计划用新一代战机全部替换掉F-15C,如此说来这张牙舞爪的架势,倒真有点“老鹰剩下一口气也要钻一把天”的劲头。

提到“八一”飞行表演队,很多人都对歼-10表演机的“利剑”涂装印象深刻。不过,很少有人记得“八一”队在刚刚换装歼-10时,曾经于2009年到2010年短暂使用过一种与现行涂装不同的“天空”涂装,其特征是采用曲线条设计、在垂尾上绘有国旗。相比于目前使用的涂装,这种涂装在视觉效果上更加柔和,至于这两种涂装哪一种看起来更漂亮,这就见仁见智了。

为什么这架“阵风”战斗机和雅克-9停放在一起,还在机背上刷了象征苏联空军的红星?原来,二战期间,一些加入在“自由法国”运动的法国空军飞行员千里迢迢来到苏联,并在加入苏联空军后建立了“诺曼底-涅门”飞行团,为保卫苏联做出了贡献。二战结束后,斯大林为感谢“自由法国”飞行员们的流血牺牲,在这批飞行员归国之前向他们赠送了雅克-9战斗机,这批飞行员和战机为新的法国空军建立再次贡献了力量。2012年10月,在“诺曼底-涅门”团成立70周年之际,法国空军为“阵风”战斗机喷绘了当年雅克-9战机的涂装,以纪念“诺曼底-涅门”团的丰功伟绩。

这架英国空军的“狂风”战斗机的机背和垂尾涂装别具一格,特别是垂尾上巨大的五角星图案很是抢眼。该机来自于英国空军第31战斗机中队,2018年11月,为纪念换装“狂风”战斗机35周年,该中队特别设计了这款“纪念款”涂装。英国空军的“狂风”已经于2019年3月份退役,因此这个涂装也算是再难见到的“绝版款”了。

巴基斯坦是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这种合作关系在巴基斯坦空军的装备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从歼-6到强-5和歼-7再到FC-1“枭龙”,几乎找不到比巴基斯坦空军更加喜欢中国战机的空中力量。为纪念中巴两国空军的长期合作和由两国共同研制的FC-1战斗机,巴基斯坦空军为一架FC-1涂上了两国国旗组成的“中巴友谊色”。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中巴友谊色”第一次出现在巴基斯坦空军战机上,当年的歼-6也曾采用过相同样式的涂装。

当然,国旗色也不是搞成什么样的涂装都好看。比如巴基斯坦空军的老冤家印度空军的这架苏-30MKI,其机背上没头没尾、采用印度国旗色(橙红亮白墨绿三色)的鹰怎么看怎么让人感觉别扭。该机隶属于印度空军第24中队,该中队也是印度空军首个换装苏-30MKI的中队,因此自然要搞个庆典专用色,此后该机经常在各类庆典和纪念活动中粉墨登场,算得上是印度空军的“明星机”。不过,这架战斗机现在想看也看不到了,因为该机已经于2014年10月14日坠毁了。

“老虎会”是北约国家空中力量组织的联谊和涂装展示活动,在活动期间看到披着“虎皮”的F-16、“幻影”2000和“狂风”并不奇怪。不过,苏式战机也采用“虎皮”涂装就不多见了。2002年,刚刚加入北约的波兰就派出米格-21参加了当年的“老虎会”活动,这为“老虎会”留下了为数不多的苏式战机的印记。

联邦德国空军曾是F-4战斗机的使用大户。在F-104退役、两德统一获得原东德空军的米格-29之前,F-4F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联邦德国空军唯一的主力战机。在“台风”战斗机服役后,德国空军的F-4F也到了“退休”的年纪。为纪念这种战斗机的汗马功劳,德国空军JG71中队特别在该机退役时设计了纪念款涂装,让这个老家伙在卸任前也时髦了一把。

而另一个F-4战斗机的用户日本航空自卫队的这款涂装,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2017年,日本航空自卫队第302飞行队的一架F-4EJ战斗机为纪念该中队建立30周年,被喷绘了一种光怪陆离的涂装:这架战斗机在机头画上了鲨鱼嘴,垂尾上绘有该中队的队标,而浅灰与亮绿的配色、以及两侧进气道上的“风林火山”和“爆斗”字样怎么看都像是街头扰民的暴走族的杰作……总而言之,算是中二病到家了。

同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还有瑞士空军的“猎人”战斗机。这架原本服役于瑞士空军第15中队的老飞机在机身上写了一身的该中队的番号,老远一看就像是把报纸贴在了机身上。当然,作为一款已经退役多年的战机,用这种方式来纪念“猎人”在瑞士空军的服役历程也算别具一格。只不过,从美学的角度来说,无论如何这个设计也绝对算不上漂亮,难道这算是瑞士式的“后现代主义”?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