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怕谁?你有芯片,我有稀土!“工业维生素”不是白叫的

军迷圈官微
文|谷火平
撰文:利刃龙猫
众所周知的是,中国是全世界稀土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同时也是最大的稀土出口国。近几十年来关于中国贱卖稀土的种种传闻在老百姓身边也不绝于耳。实际上,中国还在去年从缅甸进口了部分稀土,甚至成为了去年最大的稀土进口国。不过从5月15日起中缅之间的稀土贸易将会全面禁止。与此同时,中国稀土出口额也在不断下降。这些因素都将导致稀土价格的上涨,然而如今中国已经掌握了全世界大部分的稀土供给,价格上涨对于我们反而是件好事。

稀土(Rare Earth),是化学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和钪、钇共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自然界中有250 种稀土矿。最早发现稀土的是芬兰化学家加多林(John Gadolin)。于1794 年从一块形似沥青的重质矿石中分离出第一种稀土"元素"(钇土,化学式Y2O3),因为18 世纪发现的稀土矿物较少,当时只能用化学法制得少量不溶于水的氧化物,历史上习惯地把这种氧化物称为"土",又因为这些元素在地球上含量相当稀少,因而得名"稀土"。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稀土族元素已经成为人类现代高科技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稀土族元素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在军事上可以大幅提升坦克装甲的坚韧程度、并且提升飞机和导弹所用合金以及电子元件的灵敏度。同时稀土在激光武器、核工业技术以及超导技术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又被称为"工业维生素"。

与公知口中的中国稀土出口"白菜价"不同,稀土资源已经成为了我国应对外来冲击的一张重要王牌,只要亮出甚至无需开打就能让对手胆战心惊。中国稀土储备不仅世界最多而且种类最全,同时中国有着全世界最大的稀土提炼企业,这些都是国外所比不了的。虽然美国也有不少的稀土储量,然而美国至今仍没有形成国内的稀土产业链,甚至在稀土产业中居于末端。一旦离开中国的稀土供应,美国的高科技企业恐怕就真的要凉了。

随着上世纪70年代集成电路的出现,稀土在高科技领域的使用越来越多。无论是高性能的电脑芯片,还是尖端部件,亦或是各式特种材料,都离不开稀土的参与,稀土也因此被称为现代化工业的"维生素"。通常一个单位的纯净元素资源至少需要100个单位的稀土来提炼,高精尖装备上所消耗的稀土重量绝对不可小觑。以美国F-35隐身战机为例,其隐身涂层至少就要消耗100公斤稀土才能完成生产;而F-135发动机涡轮叶片、各种耐高温部件、APG-81有源相控阵雷达等消耗的稀土将会更多。一架F-35至少要使用400公斤稀土才能实现高性能、保证战斗力,相当于全机空重的3%!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中国近几个月稀土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但创造的外汇却不降反增。虽然稀土出口额在中国外贸交易中的占比微不足道,但稀土在高科技领域里无可替代的作用使得"稀土牌"成为了中国的"杀手锏"。
其实美国也是目前全球稀土储量占世界前三的国家之一,但是勘探和开采毕竟需要时间,而即使美国人现在动手开始勘探其国内的稀土族矿产并加以开采,要达到现在美国每年的稀土消费量,也需要14年的时间。

虽然今天中国依然没有稀土的国际定价权,不过这也不会影响到我们打"稀土牌"的优势。毕竟整个稀土行业的中上游产业链全部都在中国,即使把稀土白送美国人他们又不会大规模提炼,到时候还是要求助中国的帮忙。套用教科书上的一句话"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虚幻的国际定价权在中国限制稀土出口面前毫无还手之力,况且稀土作为"工业维生素"的宝贵价值决定了其实际价格依然掌控在中国人手中。脱离了中国稀土的美国高端军事装备,只能沦为一堆废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