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奋起直追的70年:中国海军1949-2019舰赏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军机图

为庆祝中国海军成立七十周年,4月23日当天将于青岛举行盛大的多国海军庆典活动。不仅我国海军的数十艘舰艇要接受检阅,还有来自十余个国家的军舰以及亚、欧、非、美等各大洲的6国家代表团将一同参于中国海军阅舰式。如今,中国海军舰艇即使在俄罗斯等一众国家舰艇的包围中也能做到毫不逊色,而从当年的相差甚远到现在的局部反超,中国海军用了70年的时间。

1949年4月23日,中国海军成立。在此之前,曾拥有一艘“重庆”号轻型巡洋舰,只可惜最后自沉于葫芦岛。当时的中国选择了一条不仅需要陆军,还要建立强大的、属于自己的海军和空军的军事发展道路。在同一时期,美国海军的主力舰艇是1943年服役的“爱荷华”级战列舰,满载排水量能达到55710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面战舰。

在1949年之后的十年内,中国海军服役的驱逐舰、护卫舰原型基本都是别国的。例如“南昌”号护卫舰原型是日本海军驻华舰队“宇治”号,满载排水量1350吨;又比如服役的第一艘“太原”号驱逐舰,原型是苏联海军的“尖锐”号,满载排水量达2502吨;接下来的“昆明”号护卫舰,是苏联“里加”级的国产版,满载排水量近2000吨。这十年时间,中国海军虽然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但对比同时期美国、苏联海军的驱护舰船,排水量被倍杀甚至数倍杀,性能方面也根本没法比。

1960年代我国海军甚至都没有2000吨以上的作战舰艇,但困境反而激发了中国自立自强的精神。1966年,我国第一款自行设计的护卫舰“海口”号服役,满载排水量达1249吨,虽然数据并不亮眼,但它为中国海军的自力更生之路开了一个好头。然而与此同时,美、苏等大国海军导弹巡洋舰技术已发展成熟,吨位近万吨。1971和1974年,中国海军先后服役了“济南”号导弹巡洋舰和“鹰潭”号导弹护卫舰,又填补了我国海军现代化大型驱逐舰和装备航空导弹的战舰等领域的空白,尽管它们的吨位依旧与美苏等大国相差甚远。

1979年,中国海军第一艘大型综合补给舰“ 鄱阳湖”号服役,它是905型综合补给舰的首舰,满载排水量能达21740吨,能够一次携带10550吨燃料、1000吨轻柴油以及数百吨食物和水。同一年,亚洲海军强国日本也服役了第一艘大型补给舰“相模”号,尺寸比“ 鄱阳湖”号小一些,满载排水量只有11600吨,中国海军的发展速度可谓十分惊人。

在1994年至2014年这二十年时间中,先后服役了“哈尔滨”号、“深圳”号、“兰州”号、“昆明”号等先进的导弹驱逐舰,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051和052系列驱逐舰。有了它们,中国海军就有了第一艘燃气轮机动力的现代化驱逐舰、第一种考虑隐身性能的大型驱逐舰、第一款配备垂发和“盾舰”系统的战舰、第一种配备新一代通用垂发系统的战舰。虽然它们的吨位跟美国同时期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仍保持着一定的差距,但与同时期的日本相比吨位上基本是完胜的。

进入21世纪,随着航空母舰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中国海军也开始着手建设航母编队。1999年从乌克兰购买的“瓦格良”号于2002年运抵中国,中国海军摸着石头过河对这个半成品进行改造,如今辽宁舰已服役好几年光景了。而在2017年,中国首艘国产航母002型下水,意味着中国海军从此迈入世界领先行列。

经过70年的奋起直追,中国海军终于从相差甚远实现了局部反超,例如中国海军预计2019年服役的首艘万吨级驱逐舰055型,它的吨位超过了美国满载排水量达9000多吨的“阿利伯克”级Fight II A型。

如今的中国海军拥有了“辽宁”号航母、055型万吨级驱逐舰、052D等导弹驱逐舰、054型护卫舰、071型船坞登陆舰、093型攻击核潜艇、094型战略核潜艇等等先进的作战潜艇,且不断向着更高的技术领域进发。

值此70周年纪念之日,愿中国海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向更加辉煌的明天昂首阔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