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土耳其开心了:国产坦克起死回生 一个大金主直接买了100辆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利刃军事

利刃/五月花

对于土耳其这个位于欧亚大陆交界处的国家而言,重现历史上奥斯曼帝国荣光一直是其孜孜不倦追求的梦想,而要实现这种梦想,主战坦克这种对现代陆军而言最重要的武器就必不可少,而自研主战坦克更是土耳其人长久以来的追求的目标。

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帝国骑兵是现代土耳其陆军努力的榜样

由于是北约老牌成员国,还肩负着为西方围堵俄罗斯,阻止俄国染指地中海的重任,土耳其从冷战时代开始就能很方便的获得西方的先进主战坦克。截至目前,土耳其陆军一共拥有932辆M48A5、1100余辆M60、397辆豹1和354辆豹2A4,合计超过2700余辆,这还不算大量库存的M48A5,数字上在世界范围都是名列前茅。

土耳其到现在还在用M60当主力

但在技术水平上,这四款坦克的性能就有点不够看了:M48、M60、豹1这种老坦克自不必说,唯一说得过去的豹2A4在快要进入2020年代的当下,从防护到穿甲能力再到火控各方面也都已经开始与时代脱节。

尤其2016年土耳其陆军进入叙利亚开始干涉叙利亚内战后,由于土耳其人呆板的步坦协同战术,导致至少10辆豹2A4被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击毁,让豹2系列本来享誉全球的良好声誉一落千丈,堪称晚节不保。

在叙利亚战场被打到炮塔分离的土耳其豹2A4

所以土耳其人迫切希望自研一款能跟上时代潮流的新型主战坦克来替换这些老旧装备。类似的努力早在1996年就开始了,但一直拖拖拉拉到2007年,才由奥托卡公司中标开始步入正轨。

奥托卡公司原本打算用7年时间搞定这个目标,但鉴于土耳其悲催的工业基础,一款世界先进水平的主战坦克所需的大功率发动机、传动箱、主炮、热红外火控、复合装甲等关键技术,土耳其统统都没有。唯一的办法,就是国际合作。

由于恰逢前几年土耳其刚从韩国那里购买了一批K-9自行火炮,韩国方面就趁机向土耳其推销了当时还在研发阶段的K-2主战坦克。土耳其人一看,K-2虽然也是用西方国家各种部件攒出来的坦克,但好在各个部件都是市面上最好的,并且韩国方面开出的合作条件也相当优惠,于是与韩国现代公司一拍即合,通过引进K-2的技术来"自研"一款新坦克,而这就是"阿尔泰"坦克。

"阿尔泰"坦克原型车

"阿尔泰"坦克全重57吨,各方面大量借鉴K-2坦克的设计,配备一门韩国授权生产的120毫米55倍径滑膛炮,动力为德国MTU公司的1500马力"欧洲动力包",属于一辆世界一流主战坦克该有的东西都有的坦克。

但土耳其方面也根据自己的需求相对K-2进行了调整,比如为了塞下预想中自研的1800马力发动机,车体进行了相应加长,负重轮也由K-2的六个增加到了七个;另外放弃了K-2故障率较高的自动装弹机,仍然由装填手人力装填等。

"阿尔泰"坦克的借鉴原型:韩国K-2主战坦克

总的来说,由于大量采用西方国家的成熟部件,"阿尔泰"坦克各方面性能指标都还是能看的,除了要自己装备,土耳其人更是积极在国际市场上推销,一时间出尽风头。

但悲剧也很快就来临,坦克是造出来了,但在生产上又出了岔子:奥托卡公司作为"阿尔泰"的研发商,本应担负起生产的重任,而奥托卡公司也确实从研发之初就想尽办法具备了坦克生产能力。但在2016年,土耳其军方以奥托卡公司的样车有问题以及国产发动机研发失败为由,要为"阿尔泰"的研发收尾工作和后续的生产重新选择厂商。

折腾到2018年4月,土耳其军方宣布BMC集团获得胜利。土耳其人的这种做法,就相当于洛马公司研制F-35搞的好好的,美国军方却突然宣布要把F-35转手给波音一样。并且BMC公司此前仅具备生产轮式装甲车的能力,并没有生产坦克的资质,所以BMC中标的消息一出,外界舆论都普遍对"阿尔泰"坦克的命运担忧。

定型后的"阿尔泰"坦克正式版

而仔细盘点下BMC公司的背景就会发现更有意思的东西,这家土耳其"本土"企业,背后最大的股东是卡塔尔国家发展基金。而就在上个月,卡塔尔政府宣布要购买100辆"阿尔泰"坦克,这一系列操作背后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卡塔尔政府宣布购买100辆"阿尔泰"坦克

原来问题还是出在"阿尔泰"坦克过于"国际化"的零部件上。"阿尔泰"坦克的动力包选用了德国MTU公司的"欧洲动力包",但由于土耳其政府在叙利亚和库尔德等问题上的激进政策触动了在这方面本就敏感的德国政府的神经,德国政府在给土耳其提供首批40套动力包后,就断绝了与土耳其的合作。

"欧洲动力包"的核心:MTU890发动机

而奥托卡公司自研动力包的计划又在2016年失败,于是土耳其政府决定将"阿尔泰"坦克首批250辆的生产计划一分为二:第一个阶段生产40辆,动力仍然使用德国MTU提供的原装动力包;第二阶段的210辆,则在以后实现将动力系统实现国产化,换上计划中1800马力的土耳其"国产"发动机;

"阿尔泰"塔克的批次升级计划

而卡塔尔购买的这100辆"阿尔泰"坦克,就包括了首批采用德国原装动力包的那40辆。

这是因为卡塔尔与德国政府关系不错,于是土耳其政府将"阿尔泰"坦克的生产交给卡塔尔人,让卡塔尔人出面搞定德国人,确保"阿尔泰"坦克的首批生产工作不会因为动力包的问题而再耽误。

同时土耳其政府还能借此机会让富裕的卡塔尔人为"阿尔泰"坦克项目分摊一些研发和生产费用,万一之后的自研动力包失败,还能多一个垫背的,可谓一举多得。

"阿尔泰"坦克背后复杂的利益关系

当然卡塔尔人也不会吃亏,作为答应购买"阿尔泰"的代价,土耳其政府将原本属于自家军队的一个坦克修理厂私有化,并将50%的股份给了BMC公司,以此作为"阿尔泰"坦克的生产基地,这就相当于卡塔尔人白得了一个坦克研发基地。

阿尔泰坦克未来的命运依然未知

至于几年后土耳其的国产动力包能不能顺利搞定,这款攒出来的"阿尔泰"坦克能不能通过实战检验,那显然不是现在的土耳其政府愿意关心的了。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