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全球独一份:能反导的军舰主炮,了解一下?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谷火平

撰文:利刃龙猫

近日,新华视点在网上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记录的是我国海军舰队在进行海上演习和训练时,军舰主炮、副炮火力全开的情景。虽然现代海战已经进入导弹超视距打击时代,但是舰炮依然是各国海军不可或缺的武器。特别是近距离交火、执法维权、驱逐海盗等低强度作战中,舰炮是成本低廉但是使用便捷可靠的武器系统。而且,各种小口径多管加特林式舰炮还以极高的射速,承担着舰艇硬反导的重任。不过,除了常见的小口径反导舰炮外,可能很少有朋友听说过中口径舰炮也能反导——因为,“可以反导的中口径舰炮”是我国海军的独门兵器。

虽然目前的各海军大国普遍装备各型反舰导弹,但是舰炮依然是海军日常低强度作战和巡逻的必备武器。对于我国而言,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批量建造的4000吨级054/054A型护卫舰和1300吨级的056轻型护卫舰如果装备100毫米大口径舰炮难免有点小船扛大炮的意思,而且100毫米舰炮口径过大,炮弹威力巨大,在海上执法行动中存在“火力过剩”问题。同时,100毫米舰炮体积更大、重量也更大,不适合056等小型军舰装备。

鉴于100毫米舰炮过重过大的问题,中船713所在引进的俄制AK-176M型76毫米速射炮的基础上,开发研制了国产H/PJ-26型76毫米速射舰炮,并将其作为我国新世纪护卫舰的制式主炮。PJ-26型76毫米主炮外形和AK-176M非常接近,但是改用了具备隐身能力的外形设计,并且对内部进行了适当优化,在保持其原有高射速的情况下,大幅提升了精度,从而成为全球第一款具备“反导”能力的中口径舰炮。

所谓舰艇的“反导”其实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装备大型相控阵雷达(“宙斯盾”雷达)和远程专用反导导弹的神盾舰,通过大型海基X波段雷达和导弹预警卫星提供参数数据,然后以本舰专用反导导弹进行拦截;另外一种则是使用本舰的防空导弹、速射炮以及电子系统对于掠海反舰导弹进行拦截。两种作战模式都称之为“反导”,所不同的是前者需要专门的雷达预警和导弹系统,属于“反弹道导弹”;后者是“反巡航导弹”,技术要求远低于前者。而PJ-26型76毫米炮正是目前具备“反巡航导弹”能力的全球唯一中口径舰炮。

在当前的现代化海战条件下,反舰导弹无疑是各国海军最主流的反舰武器。而舰艇本身若想在激烈的海战中生存,就必须有过硬的反导能力。作为76毫米口径的舰载主炮,虽然PJ-26的射速最高可达120发/分,也就是每秒钟可以打2发炮弹,但是和每分钟动辄四五千,甚至上万发射速的加特林炮相比,自然还是远远不足。那么国产PJ-26凭什么可以反导呢?这主要归功于我国卓越的科研人员。

PJ-26型火炮虽然射速不高,但是其使用的炮弹口径为76毫米,远远大于20~30毫米普通加特林火炮。所以,我国科研人员针对76毫米炮弹口径大的特点,专门为其研制了专用制导炮弹,通过特殊的方式,可以瞄准并有效拦截来袭导弹,特别是76炮的初速远大于小口径加特林火炮,而且76炮的弹丸重量更大,对横风等条件不敏感,特别是射程在12公里以上,超过传统小口径速射炮的3倍!同时再配上制动炮弹,所以在10公里以外的距离上即可有效拦截来袭反舰导弹。

不仅如此,我国科研人员还为PJ-26型火炮配装了专用的近炸引信和定时引信,这样的双重引爆机制。这样如果炮弹靠近来袭导弹,则近炸引信会引导炮弹爆炸以摧毁来袭导弹;同时火控系统会计算炮弹和导弹的飞行时间,在开炮前,预先装定炮弹的爆炸时间,这样即使炮弹距离来袭导弹较远时,也可以通过定时爆炸,在反舰导弹来袭路径生形成一片炮弹破片的“弹雨”,以有效摧毁来袭导弹。

总体上说,海军目前制式的PJ-26型76毫米速射炮在我国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下,和原版的AK-176M相比,除了外形相似外,性能上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已经不仅仅是可以承担对陆对海打击任务的传统舰炮,而是堪称我国新式护卫舰防空反导的另一道盾牌。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