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于辉煌中的危机——点评“平成时代”的日本军工

军迷圈官微
文|军机图
4月1日上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宣布了新的年号“令和”,这标志着三十年的“平成时代”即将画上句号。由于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面临了国内社会和国际环境的一系列重大改变,以至于国内社会风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致使原本蓬勃向上的社会氛围开始转向“宅化”和“圈地自萌”,以至于坊间产生了“昭和养鬼、平成养豚”或“昭和男儿、平成废宅”一类的调侃。但回顾日本军工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平成时代”不但不“废物”,反而还是日本历史上军事工业取得成就最为密集的时期之一。
日本的平成元年是公元1989年,这一年日本在军工领域取得了一项不大不小的进步:89式自动步枪的设计定型,标志着日本的轻武器终于步入小口径时代。虽然日本在东亚四国中实现轻武器小口径化并不算早(此前韩国已经于1984年列装K2自动步枪,而中国则于1987年设计完成87式自动步枪),且89式步枪的AR-18血统让该枪很是“遭黑”,但作为战后日本轻武器设计中为数不多的成功产品,89式的定型无疑为“平成时代”的日本军工开了个好头。

图注:89式自动步枪为“平成时代”的日本军工创造了不错的开局
当然,作为一个传统军工大国,轻武器这种“小东西”并不能作为“平成时代”军事工业成就的代表。1990年5月8日,“金刚”号导弹驱逐舰开工建造,该舰于1991年8月26日下水、1993年3月25日进入海上自卫队服役。“金刚”号的服役创造了以下记录:战后日本第一次建造9000吨级战舰,第一艘配备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日本战舰,除美国外世界上第一艘配备“宙斯盾”系统的战舰,因此具有很强的开创性意义。同在1990年,日本陆上自卫队开始装备90式主战坦克。作为日本第一种第三代主战坦克,这种坦克在列装后受到了广泛赞誉。
在航空领域,1995年F-2战斗机的首飞,让日本的航空工业迈入了第四代战斗机(美标,下同)时代。作为日本战后研制的第二种作战飞机,F-2非常值得日本人炫耀:该机开创了在战斗机上使用相控阵雷达的先河,作为一种中型战斗机却有着与歼轰-7(F-2的定位是“支援战斗机”,即以对海攻击任务为主、制空任务为辅,这一点与歼轰-7差异不大)这种重型战斗轰炸机接近的载弹量和航程,并且该机还是亚洲第一种第四代中型战斗机(“狮”式和IDF虽然更早但是属于轻型战斗机,而同等级别的歼-10要等到三年后才能试飞)。毋庸置疑,这一次日本又走在了亚洲的前列。

图注:F-2战斗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日本成为为数不多的能设计制造第四代战斗机的国家之一
同时,日本在海军装备这个传统优势项目上也没少发力。1994年8月23日,“村雨”级驱逐舰首舰“村雨”号下水,1996年3月12日正式服役。作为与“金刚”级等防空驱逐舰配合的反潜驱逐舰,“村雨”级虽然吨位较小,但设计上由日本自行主导,并且舰载设备自主率更高。在“村雨”级服役的同一年,“亲潮”级柴电动力攻击潜艇正式定型,这种潜艇的水下排水量达到了4000吨级。
进入21世纪后,日本的军工产业开始显得乏善可陈。2003年的“高波”级和2005年的“爱宕”级本质上就是“村雨”级和“金刚”级的升级版,而2012年的“秋月”级和2018年的“摩耶”级本质上又是“高波”级和“爱宕”级的升级版。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潜艇方面,2009年服役的“苍龙”级潜艇虽然让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水下舰队迈入了AIP时代,但该艇的设计其实就是放大拉长、加装AIP舱段并改进设备的“亲潮”级。即便是广受瞩目的“日向”级和“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也只能算是符合日本实际需求、设计上也没什么大问题的合格产品。平心而论,亮点不多。

图注:“爱宕”级虽然性能在同时期的驱逐舰中算是不错的,但设计上过于“吃老本”
相比之下,陆战装备倒是有一些亮点,包括99式自行榴弹炮、10式主战坦克、16式轮式突击炮都算是性能尚可的装备,然而这些装备不但延续了日本武器性价比不高的缺陷,而且多多少少都有点问题:99式的射程比同期美、中、德的自行榴弹炮近了十多公里,10式坦克的可靠性一直为人诟病,16式突击炮与计划中的新型轮式装甲车底盘互不通用。唯一没有什么毛病的是2002年的“轻装甲机动车”,但该车其实就是个加强防护的军用越野车,虽然很适合日本陆上自卫队使用但实在是没法代表日本军工的水平。总之,日本军工的能力似乎是出现了退步。
而在航空装备方面,这一时期日本的成绩也只能说是勉强合格。这一时期日本最主要的飞机设计项目包括X-2技术验证机(即ATD-X“心神”)、C-2运输机、P-1反潜机和US-2水上飞机,其中X-2虽然起点不低但是成熟时间过晚,同时相比于中美俄这三个已经设计定型第五代战斗机的国家其技术多少有些原始。C-2和P-1的设计指标不错,然而实际使用中前者暴露了设计强度不足导致运载能力低下的问题,后者则干脆出现了罕见的四台发动机集体空中停车的情况,说是粗制滥造都不为过。US-2倒是在各国现役水上飞机中处于不错的水平,但该机本质上是上世纪70年代的PS-1的深度改进型,想不成功都难。而在日本一度成绩不错的直升机方面,这一时期也没有拿出如同当年的BK117和OH-1一样的代表作。

图注:被日本人视为“大飞机”产业敲门砖的C-2其实并不算成功
总体来说,日本在“平成时代”的军事工业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展,这一时期日本实现了第三代主战装备的自主化,并开始研发一些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新装备,这确保了日本自卫队在物质条件上能够居于世界各国家地区武装力量的较高水平。除前述各个领域外,日本近些年来在高性能卫星、固体燃料运载火箭、雷达和电子战装备、涡扇发动机等领域也有一些成绩,这与日本在战后重建的工业体系较为扎实、同时还能得到来自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技术支援不无关系。应该说,目前的日本军事工业水平虽然不如美中俄和部分欧洲国家,但在世界范围内仍然算是较高的档次。
但与此同时,“平成时代”的日本军工也存在不小的问题,其中最为人诟病的问题就在于自主程度太低。除一开始提到的89式步枪外,日本的几种“宙斯盾”驱逐舰都基于美国的“阿利·伯克”级设计,同时舰上的武器系统、舰载直升机、燃气轮机和部分其他设备也依赖进口或引进技术,这种情况甚至比韩国的“世宗大王”级还略有不如(“世宗大王”级同样基于“阿利·伯克”级,但武器系统自主程度更高)。而F-2战斗机则基本上就是F-16的放大,同时该机的飞行性能比起F-16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日本的几种主力装甲作战车辆,其主炮均来自进口技术。而在至关重要的动力系统方面,除了装甲车辆以外,其余的主战装备都仍然依赖进口发动机(引进整机或购买核心部件结合自行生产的部件进行组装)。

图注:XF9涡扇发动机体现了日本企图摆脱发动机外来技术限制、实现动力系统自主化的企图,但由于与该机配套的新一代战斗机甚至根本没确定设计方案,因此该发动机怕是没法最终研制成功
总之,“平成时代”的日本军事工业取得的成绩很突出,但由于一些核心技术的缺失,导致出现了青黄不接和后劲不足的情况,这种问题在近几年已经非常突出。更加不容乐观的是,由于日本的工业和科研体系本来就存在很严重的“偏科”,这种局面在新的时代恐怕也没法得到好转。归根结底,日本军事工业只是一种基于满足自身需要、并尽量维持高技术发展能力的“畸形产业”,而日本本身的综合国力又使其难以支撑如同中美一般的“大而全”的军工产业体系,可以视为该国的军工产业在中等发达国家当中算是合格的。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