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大军用造船厂:无视总统号召 坚决进口中国巨型装备

军迷圈官微
文|利刃军事
利刃/TONE
对于全美国最大的军用船舶建造中心亨廷顿-英格尔斯造船厂而言,刚刚过去的上个周末实在让人焦头烂额,度日如年:为该船厂运送浮船坞的挪威籍"鹰"号半潜运输船在靠岸卸货时,不慎撞上了一艘船厂的电力供应驳船,而这艘驳船当时正靠泊一艘舾装中的"伯克"级驱逐舰,并最终导致这艘驱逐舰受损进水。
而很值得一提的是,"鹰"号半潜运输船所运送的浮船坞正来自中国:根据公开的海事信息显示,"鹰"号负载的浮船坞正是在一月份从青岛启运。

图为将船坞运抵亨廷顿-英格尔斯造船厂的"鹰"号半潜船。
在"全程围观"了美国海军近年来多起撞船事故,乃至于美国军用船舶建造业的各种意外之后,对广大公众而言,撞船事故本身乃至于事故原因都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更何况本次撞船事故的两方主角都来自近年来有军用船舶撞击事故前科的国家,这就让事故本身颇有几分难以言说的戏谑感。
而在这两位"大明星"中间,被挪威半潜船驮着的中国造浮船坞则难免有些"风评受害"。但更让外界疑惑的是,美国船厂为什么要从中国购置浮船坞?

图为承载核潜艇进行维修的"洛斯-阿拉莫斯"号浮船坞,它建于1945年。
毋庸置疑,美国的工业体系原本具备建造大型浮船坞的能力:为保证二战期间美国海军建造的数十艘航母、战列舰和数百艘巡洋舰、驱逐舰有地可修,自1943年到1945年之间,美国就下水了7艘大小不一的浮船坞,其中最大的能容纳9万吨船舶,最小的也能容纳3万吨船舶和构件进行修理。
而作为二战的庞大剩余物资,这些浮船坞一直为美国海军使用到了上个世纪末。

图为由"振华-28"号半潜船送修的美国海军AFDB-8"机工"号浮船坞。
而在这五六十年间,美国的造船份额已经从世界的一级萎缩到了"其它"分类当中,要拿放大镜才能看得清楚明白——说得再透彻一些,要不是有着"本土航线船舶必须由美国建造"的禁令,那美国民用造船业早就不复存在了。
而对于用途单一,却又体量庞大,造价昂贵,需求极少的大型浮船坞,美国民用造船业自然是兴趣缺缺:本土航线的船舶吨位都不大,谁又愿意保持着大厂房,大船坞去建造这些吨位赶超航母的大家伙呢?

图为BAE美国圣迭戈船厂内的55000吨级浮船坞,系由中国北船重工建造。
而相比"必须在美国境内建造"的军用舰艇,美国政府对各军事承包商使用的设备和海工船舶其实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现在大谈特谈"美国制造"时会着重提起几句——但说归说,任谁都知道美国现如今"只为军队服务"的工业体系造浮船坞必然亏本,这个亏本又不可能让国会或政府买单,那怎么办?
至于结果,我们也都看得很清楚。不止亨廷顿-英格尔斯造船厂,就连BAE和巴斯钢铁都不约而同地大量采用包括浮船坞在内的中国造海工设备,这里头自然是成本考量压倒了一切。

图为巴斯钢铁所属造船厂内的浮船坞,系由上海振华制造。
确切地说,亨廷顿-英格尔斯造船厂购置中国浮船坞并不是个例,而是美国工业界的普遍现状:在美国政府全力投资的军工业项目上,美国的确能够发力并保持优势;但持续的投资也使得军工综合体对民用产品订单不屑一顾,甚至是过度裁减产能,"削足适履"以优化军备订单带来的盈利效果,以至于必须要从外国购置浮船坞,龙门吊,最终让上游产业链一同萎缩……在这样的现状下,美国总有一天会把军舰建造也"外包"出去,这无非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