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击落一颗自家卫星!俄罗斯专家:只图自己一时爽的行为

军迷圈官微
文|利刃军事
利刃/智博
3月27日,印度宣布一枚印度自行研制的反卫星武器成功击落了一颗自家的300km高度的低轨道卫星。这则消息随后也被美国太空司令部的证实。

美军太空司令部的副司令坦普森说,美军通过多个地方的导弹预警系统联网证实了印度导弹的起飞和击中过程,甚至能准确地说出印度将这颗卫星打成了270个碎片。
印度说这些碎片将很快下落,不会对空间造成影响,但俄罗斯的一些专家也表示,不排除一些小碎片上升进入高空,并最终对空间站和太空发射造成影响的可能性。要知道,在太空,任何一个小的碎片都可能威胁到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显然俄罗斯专家有点埋怨印度的意思:印度为了自己一时爽,显得有些不负责任。

但不论如何,在成功击中这颗低轨道卫星之后。莫迪难掩自己的激动之情:一方面迫不及待的宣布印度成为了全球第4个具备反卫星能力的国家,另一方面大力的夸赞印度近年来的技术进步和成长,称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壮举,以及印度已经成为了一个空间大国。当然了,4月11日就是印度的大选开始的日子,印度的法律规定候选人不能在选举之前很明显的为自己拉票,因此莫迪旁敲侧击地证明一下自己的功绩,部分动机是显而易见的。
正如美国给出的评价,虽然轨道有点低,技术来的有点晚,但总而言之印度也算是踏入了全球反卫星俱乐部了。有了低轨道的反卫星能力,在此基础上扩展更强的反卫星能力,甚至反导能力,就存在一定的可能。毕竟在冷战时期具备了反卫星能力之后,俄罗斯和美国都走了这样一条技术路径。

从印度媒体公开的动画画面来看,这颗反卫星导弹起始阶段采用的是火箭助推,垂直上升的方式,燃料耗尽后剥离了火箭助推,并提前到达了卫星运行轨道的前方,此后在脱离了弹头的围壳之后,短暂调整并准确的击中了目标卫星。
但在弹头的种类上,各方的说法似乎还存在分歧。印度总理莫迪表示本国是通过动能拦截弹击中目标的,在印度电视台播放的画面上也能看到动能弹弹头利用燃气舵主动调整自己的相对位置,然后以撞击的方式摧毁了卫星的CG画面。不过,美国的技术专家们认为印度最终采用的是爆破杀伤的方式击中目标的。综合来看,美国专家可能更靠谱,因为美军有自己的监测系统。不过,两种杀伤方式不存在本质的区别,无论任何一种,都是典型的攻击低轨道卫星的典型方式。

在拦截卫星上,根据发射方式目标卫星的轨道高度和具体的拦截方式,反卫星的具体手段还有一定的区别。
首先,可选择的攻击卫星的武器主要是导弹,但也包括包括激光微波等定向能武器。而后者曾经是美苏在冷战当中研究的重点之一。尤其是苏联,一直希望研究战略级的激光武器,并安装在攻击型卫星上,在太空中对对方的目标卫星构成杀伤。美国曾经也寄希望与此,但随后将其缩减为了大型飞机携带激光武器,拦截助推段的洲际导弹,但后者也很快下马。至今,美军已经很少提到激光武器反卫星,因此,导弹基本上成为了反卫星的唯一选择。
而反卫星的导弹,实际上也可以装备不同类型的弹头。一种就是红外制导的KKV动能拦截弹,爆破杀伤弹,另一种就是核弹。前者要求非常精确地达到目标卫星附近,因此很适合拦截低轨道卫星,对于技术的要求很高。而后者则无需确定范围,一颗洲际导弹直接进入太空爆炸就行。

至于导弹如何拦截目标卫星,在拦截的方式上可以分为直接上升拦截式和共轨道拦截式。前者如同拦截弹道导弹。因为卫星的轨道是固定的,大部分卫星也不具备变轨能力。只要提前获知卫星出现的时间,就能准确的预见到交汇点,然后发射拦截弹直接上升拦截。后者则是先把导弹发射出去,然后使其进入和目标卫星同样高度的轨道潜伏期来,等候合适的时机点火撞击。直接上升拦截的方式比较直接简单,但也容易被发现,一定程度上有范围限制。共轨道拦截的方式相比而言比较隐蔽,但是对于具备反导能力和庞大监视预警网络的国家而言,两种方式都能被发现。
而如何发射反卫星导弹上,可以有多种选择,分为空基、陆基和天基。上世纪美国就曾研制过以F-15发射的ASM-135动能反卫星导弹,但是后期并没有大批量的装备。苏联也有相似的空基反卫星武器,其载机为米格-31。另外,苏联曾设想把激光武器平台搬到自己的空间站上,构成天基反卫星,但也没有实现。不过70年代苏联曾用地基激光让一颗美国侦察卫星变成了瞎子。

美国之所以说印度的技术来的有点晚,是因为早在1985年时,类似的反卫星能力美军就已经具备了。但印度的反卫星之所以仍旧引人注目,是因为反卫星和反导密不可分。虽然本次反卫星中,卫星是印度自己的,拦截如同打把。但构成拦截的一些技术条件,印度显然已经具备了。印度号称自己的反卫星导弹能打1000km,只是碍于国际社会谴责降低了拦截高度。但实际上,因为具备强大,快速的卫星补充能力,大国是并不担心印度反卫星的。但对于一些不具备强大得卫星补充能力的国家而言,印度的威慑就显得非常实际了。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