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二战没有西线战场,全力进攻苏联的德军能赢吗?

军迷圈官微
文|军情解析

诺曼底登陆前很是清闲的驻法德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德国不但要防御西线盟军可能发起的攻击,还有应付东线苏联,很多人就想到,加入德国能全力进攻苏联,能够打赢吗?
首先,德军在西线投入的兵力可以全部压到东线作战所以战力必然会增加不少。按照古德里安将军回忆录中的说法来看1941年中旬德军共能动用了一百四十五个师约三百万人去进攻苏联,而此时德军有三十八个师驻扎在西线。这三十八个师在纸面上看这是一支相当大的力量,尤其是熟知历史的读者都会联想到德军在莫斯科方向上止步于其城郊外五英里的事,进而大肆宣扬“若当时能将这三十八个师投入到莫斯科,德军就赢定了”。

二战中正在向莫斯科前进的德军部队
然而这种言论看似合理,实际上却有着很大的漏洞。首先就是两支军队在交手时,其交战范围基本上会是一条长长的线,这条线只能承载一定量的士兵,如果布置过多反而容易白白使之受到敌军的火力杀伤。也就是说这三十八个师不可能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一下投进莫斯科或斯大林格勒,举个例子,五环全长也就不到一百公里,三十八个师按六十万人算一米要站六个人,以这种密度发起进攻根本不可能。

网友以北京一到五环与莫斯科道路系统做的对比,可见现在莫斯科的四环仍小于北京五环,更不用提二战时的莫斯科城区了。其次,笔者对于这三十八个师到底能不能齐装满员到达预定位置表示高度怀疑。关于苏德战争的历史文献中,我们总是能找到德军对苏联境内道路的各种吐槽,这些道路给德军带来的困扰包括但不限于:夏天时坦克履带在道路上卷起的灰尘和砂砾会不断磨损发动机的零件(图一即是个例子),而下雨时整条道路上都会布满泥水,入冬之后在土地没有冻实地那段时间里,雪花和泥土一样会被坦克履带翻成效果与雨季时差不多的泥潭。

二战中东线德军在夏季时经常要面对的状况
这种烂泥路会对部队行军造成很大的影响,更何况就连这样的道路在苏联也不是很多,最起码我们可以发现在苏德战争前期德军部分集团军群的战线上不得不因为道路稀少而分出了三个级别,第一级别见路就能抢着过,第二级别只要没碰上第一级别的部队就能随便过,第三级别边上站着等前俩过完了才能过,就连戈林的通讯团也被一脚踢到第三级别,搞的戈林非常生气,勒令通讯团团长去找该部主官商议此事。

当时戈林的通讯团长对军事主官诉苦之后被一句“电线杆会遭到射击么”给活活噎了回去,又不敢报告给戈林,愣是回他的部队之后自杀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知道德军在二战中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各种机械化设备满地跑,在对苏作战时德军因为车辆不足而动用了大量骡马,半数以上的物资补给和重装备运送都依靠这些速度明显快不起来而且又没有运输车辆能装的牲口。然而以苏德战争时德军的后勤能力来看,足以让人怀疑再多往前线添上五六十万张嘴和各型装备的维护保养问题会给后勤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而这种后勤能力下尽人皆知的“冬将军”会给这些在历史上的1941年末就极度缺少冬季装备的士兵们带来什么我甚至根本不用提了。

二战中德军常使用的运输工具——马车,从波兰、法国到苏联德军都大量使用骡马,其中又尤以对苏作战为甚。 所以,这三十八个师的加入或许能给苏德战场上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不会是决定性影响。因为这三十八个师本身很难在这场战争中得到足够的后勤保障,也很难在某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完全发挥作用,更无法保证他们能不像其他部队那样在推进过程中持续受到损失,所以我们可以相信如果西线的这三十八个师也能投入到东线作战中,最后的结局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大差别。
作者:暗夜游骑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